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公路运输钱冬生桥梁与教育文选

钱冬生桥梁与教育文选

钱冬生桥梁与教育文选

定 价:¥70.00

作 者: 钱冬生编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桥梁工程 工程

ISBN: 9787113030933 出版时间: 1998-1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6cm 页数: 319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本文选收录了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钱冬生教授的论述42篇。内容反映作者几十年来对国内外桥梁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与见解,对我国工程教育事业倾注的心血与贡献。值得科技界、工程界、教育界的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教学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研读与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简历1918年12月23日,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市区。1930年夏,毕业于镇江私立润商学校(小学)。1933年夏,毕业于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初中部。1936年夏,毕业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高中部。1936年至1937年,在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机械工程学院读书。1938年3月至1940年8月,在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读书,得工学学士学位(院址当时是在湖南湘潭、湘乡杨家滩及贵州福泉)。1940年9月至1942年3月,在华北水利委员会任练习工程员及助理工程师,会址重庆南岸放牛坪。1942年5月至1945年5月,在宝天铁路工程局任工务员,局址甘肃天水。1945年6月至1946年7月,通过美国对华《租借法案》的安排,在美国伊利铁路公司(公司设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实习,并曾在林肯电气公司(也在克利夫兰市)学习焊接工程。1946年9月至1948年12月,在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工务科,任技士。1949年3月至1951年夏,在国立唐山工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任副教授(注:1949年3月至6月,工学院处在暂迁上海状态,6月乃返回唐山)。1951年8月至1971年,在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任教授。1972年至今,在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之前,在峨眉;其后,在成都)任教授。1993年,退休。行政职务、学会及咨询工作:1956至1971年,唐山铁道学院桥梁教研室主任。1972至1986年,西南交通大学桥梁教研室主任。1978至1982年,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副主任。1981至1985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编委会委员,桥梁分支主编。1983至1988年,任中国铁路桥梁史编委会委员。1985至1988年,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社务委员会主任,名誉社长。1986年,铁道部铁路桥梁工程科技情报中心,聘为顾问。1978至1993年,中国铁道学会第一至第三届铁道工程学会(1988年之前为委员会)委员。1978至1995年,铁道工程学会桥梁工程委员会(1988年之前为学组)第一至第三届副主任委员(1988年之前为副组长)。1979至1995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一届(1985年之前)为副理事长,第二届(1990年之前)为理事,第三届(1995年之前)为名誉理事。1984至1989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一届理事。1985年至今,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三届(1996年起)聘为荣誉理事,并被接纳为协会会员(1997年4月)。1985年6月,广东省交通厅聘为洛溪大桥建设技术顾问组长(该桥于1988年建成)。1990年和1994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两次聘为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每次聘期3年)。1991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聘为广东汕头海湾大桥技术顾问组副组长(该桥于1995年建成)。1992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聘为广东虎门大桥技术顾问组顾问(该桥于1997年建成)。199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聘为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顾问(该桥将于1999年建成)。1997年,广东省交通厅、珠海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伶仃洋大桥建设指挥部聘为广东伶仃洋大桥工程顾问委员会顾问。党派关系,社会工作:1956年起,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在唐山铁道学院支部入盟,1983年后转至四川);1983年至1992年,盟西南交大支部主委;1984至1993年,盟四川省委第五及第六届委员;1988至1993年,盟四川省第六届委员会常委;1993年至今,盟四川省第七、第八届委员会顾问。1981年起,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77至1993年,政协四川省委第四至第六届委员;1983至1993年,政协四川省委第五和第六届常委。

图书目录

     目 录
    1低碳钢焊接桥的耐劳强度问题(1964)
    2对于苏联杜钦斯基所进行的钢结构疲劳研究工作的评价(1973)
    3怎样对待钢结构疲劳试验所提供的三条经验律(1973)
    4钢压杆承载力问题简介(1978)
    5热烈欢呼铁道工程委员会在峨眉胜利成立(1978)
    6《钢压杆的承载力》前言(1980)
    7从大学的特点谈她的选址和建设(1980)
    8关于铁路钢桥的疲劳检算(1984)
    9继续修订《铁路桥涵设计规范》刍议(1985)
    10桥梁工程发展史(1985)
    11钢桥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当代水平(1986)
    12桥梁基础工程(1986)
    13《钢桥疲劳设计》简介(1986)
    14关于《桥梁施工简编》的出版说明(1987)
    15关于编写基于可靠性理论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的几点看法(1988)
    16英国桥规(BS5400)为钢桥所取的抗力项安全系数是怎样制订的(1988)
    17钢板梁(1989)
    18关于美国正在修订的以极限状态和概率论为特征的公路新桥规(1990)
    19在桥史、桥式和桥涵设计规范方面,我们有哪些特色(1991)
    20在长江下游的大桥建设中,大型沉井基础的现实可行性不容忽视(1993)
    21悬索桥加劲扁平钢箱梁制造问题答客问(1993)
    22从满足21世纪社会对运输的需要出发,要综合利用各种交通,在伶仃洋大桥的
    中央要预留轻轨铁路(1993)
    23不忘古训,以四事自励(1993)
    24关于丹麦小贝耳特海峡悬索桥的工程特色和重要细节(1994)
    25关于三藩市海湾悬索桥的大缆架设(1994)
    26在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上部结构设计技术评议咨询会上的发言(1994)
    27关于大跨悬索桥的上水平和上台阶(1994)
    28《大跨悬索桥理论》序(1994)
    29西南(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学科的优良传统(1995)
    30试谈继承和发扬茅老的身教(1995)
    31将道理搞清楚、达成共识,本着独立自主原则作决定,可以使我国的大跨悬索桥
    稳步发展(1995)
    32广搜信息,摸准当代水平,形成新观点,取得共识,这是搞好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修订工作的前提(1996)
    33关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1996)
    34我国钢桥建设的主要成就和所需的跨世纪人才(1996)
    35桥梁絮语(1996)
    36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1997)
    37关于交通土建专业新编《工程结构》教材(初稿)的一些说明(1997)
    38对于《铁路桥涵设计规范·上册》(送审稿)的一些意见(1997)
    39试从本质和发展两方面,论述悬索桥和斜拉桥对于大跨的适应性(1997)
    40关于认识和责任(1997)
    41试论科教兴桥(1997)
    42缅怀茅老业绩,对桥梁的社会性和技术性加深认识,让桥梁事业的发展更加健康,
    更加扎实(199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