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书分五章。前三章简要而规范地介绍了经络学说的基本知识、历史渊源及研究进展;后两章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经络学说与中医阴阳五行、生理、病理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中医诊断、辨证论治、药物归经以及针灸、推拿、气功、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老年医学、预防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并以大量翔实的临床科研资料为引证。对经络学说的理论有颇多的发挥,临床应用方面也不乏独到的见解。体例规范、层次井然、内容充实、富于新意、突出临床、实用性强。对于广大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的人员以及在校医学生学习、运用、研究经络学说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片断:第一章概述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等学说共同组成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各个方面,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各科,特别是针灸、针麻、推拿、气功的临床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络学说既是针灸医学的理论核心,又是阐明人体生命活动(包括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以及诊治、预防疾病)的重要依据。《灵枢·经别》篇说:“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一语中的,道出了经络与人生(即生老病死全过程)的密切联系。历代医家对于经络重要性的认识颇为深刻,认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学医必学经络,业医必通经络。初学中医者必须由此入门,就是造诣很深的医生,也应以是否精通经络学说为标准。如《灵枢·经别》篇说:“十二经脉者……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宋·窦材《扁鹊心书》说:“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经络为识病之要道。”明·马元台《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注证发微》说:“十二经脉……实学者习医之第一要义,不可不究心熟玩也。”明·张介宾《类经》说:“十二经脉之道……初学者必始于此,工之良者,亦止于此而已。”经络理论于中医学的地位可见一斑。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明·李梴《医学入门》说:“经,径也,径直者为经,经之支派旁出者为络。”经有路径、途径之义,纵行人体上下,沟通脏腑表里,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联络、网络之义,横行经脉之间,交错分布在全身各处,是经络系统的分支。《灵枢·海论》篇说:“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揭示了经络与人体的有机联系。《灵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概括了经络的功能作用。经络是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协同完成脏腑功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通道。对于有机体来说,经络既是躯体各部的联络系统,运行气血的循环系统,主束骨而利关节的运动系统,又是疾病传变的反应系统,抗御外邪的防卫系统,调节阴阳平衡的调整系统。本书前言前言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医学的理论核心。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周代经络图的出土,到祝总骧、赫金凯《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的问世,上下历时数千年,经络学说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从宏观的认识到微观的研究,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内经》及历代医学论述颇多。《灵枢·经脉》篇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别》篇又云:“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更是医界之明训。可见,学中医必学经络,业中医必通经络。为什么经络的理论对业医者来说不可不通?既是“学之所始”,又是“工之所止”?经络学说对中医学的理论究竟有何指导意义?在中医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中起着什么重要作用?这些都是笔者多年来潜心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然而,纵观古今经络文献,叙述理论者多,联系实际者少。偶有联系中医、针灸临床实际应用者,也只是一鳞半爪,挂一漏万,如同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笔者有感于此,乃著书立说。遵前贤之明训,纠后人之偏颇,理论联系实际,系统而详尽地阐明经络学说对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意义及其在中医临床各科的具体应用,对于经络的基本理论则从简述之。笔者从六十年代末即开始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本书就是集三十余年的学习心得和临床体会编著而成的。简要而规范地介绐了经络学说的基本知识、历史渊源及现代研究进展,系统而全面地论述经络学说与中医阴阳、五行、生理、病理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意义,在中医诊断、辩证论治、药物归经以及针灸、推拿、气功、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老年医学、预防医学中的具体应用。书中既有笔者对经络学说潜心研究的心得体会,又以他人丰富、翔实的临床、科研资料为引证。对经络学说的理论有颇多的发挥,临床应用方面也不乏独到的见解。体例规范、层次井然、内容充实、富于新意、突出临床、实用性强,这就是本书的特点。著书之目的,旨在发前人之微,启后人之思,以推动和促进经络学说的研究和发展。倘若此书对广大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的人员以及在校医学生学习、运用、研究经络学说能有一定的启迪、帮助,我们即心满意足,倍感欣慰!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诸家有关论文、著作,为丰富本书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帮助。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八五”攀登计划“经络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程莘农教授欣然命笔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南京中医药大学邱茂良教授在百忙之中阅览了部分书稿,并应邀为之作序。上海中医药大学李鼎教授对本书的编写体例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文友程宝书教授对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以由衷的谢忱!三人行,必有我师。由于笔者涉医未深,见少识薄,对于经络学说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和探讨还甚为肤浅。限于水平,疏误、欠妥之处在所难免,祈望医界同道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当为吾师。编著者一九九八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