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我们面对的形势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度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代经济和社会生活。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党的十五大提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发展机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知识经济是一个新概念。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逐渐深化的过程。在本世纪7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后将是“后工业经济”的社会即信息社会。1982年,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提出了“信息经济”的命题。1990年,联合国有关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年度报告中,更加明确地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适应这一发展潮流,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经营策略,并加大投。以美国为例,目前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其产值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据资料统计,在过去的5年,美国经济增长的1/4以上来自于信息技术。仅在1996年,美国投入信息产业的资金就达2500亿美元,超过日本和欧洲的总和。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在下一个世纪抢占世界经济的制高点,纷纷效仿美国,制定和出台各种扶持政策,鼓励信息产业的发展。现在,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1995年全球信息产业销售额达到640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我国领导人极其敏锐地洞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并紧紧把握机遇,采取了极富战略性的行动。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奠定了我国知识经济理论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到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经济结构,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今年以来,为了把握住信息技术的新机遇,实现非工业化国家跳跃性发展,国家全面启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知识创新工程”。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中科院的相关报告上作出了有关知识经济的重要批示,随后在北大校庆和会见两院院士的讲话中,又强调“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以预见,知识经济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实现“知识创新工程”就要培养和造就我们自己的高水平的知识创新人才,其中也包括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的脉搏,树立创新意识。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国家公务员知识经济读本》。希望它可以为国家公务员以及行政学院系统学员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经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知识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