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艺术钩沉

艺术钩沉

艺术钩沉

定 价:¥20.00

作 者: 赵承楷著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书法论丛
标 签: 书法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0628330 出版时间: 1999-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218 字数:  

内容简介

  当人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才能领略到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的风光,才能看到长江、黄河、黑龙江之长,才能体味到京广、京九铁路贯通南北之雄伟气魄,或许还会看到更远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然而,地上的树林、花草、车辆、人物却是微小的、模糊的、看不大清楚的,不能分辨植物的颜色、人物的性别,更不能知道其声音、笑貌、品格。作者没能站在珠穆朗玛峰上,但试图这样做。这本书就是试图以最高的境界领略一下祖国自古迄今的艺术长流,在这长流里找出书法艺术的方位、坐标。作者只是大概地领略了作者国石器、陶器、青铜器,以及后来的儒、道、佛文化,也从这些大文化中看到了它们所滋养的祖国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书法等艺术,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联系、如何区别的。对于这些文化作者莫能像医生看病人那样,对病症分析得清清楚楚,然而有个概略的说法,各艺术之间的关联也是有个眉目的。如果这是从纬线上看的话,那么经线上看各文化、艺术,如青铜器、儒、佛、文学、绘画、书法,大体又有它们各自发展的过程,这便是作者要探求的问题。对于书法,最初作者只是喜欢写字,并不懂什么法、什么艺术。后来拜谒了一些有学问的老先生,如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张颔先生、文学家姚奠中先生、博物家吴连城先生、书法家田际康先生等等。从他们的言谈与行为风范中,作者才知道作人的重要。于是作者把他们看作是作者的老师有的原本就是作者的老师),把书法与作人联系起来,像傅山说的“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后来作者又认识到:要了解书法,必须去了解绘画、篆刻、文学、哲学、美学、考古,甚至戏曲、舞蹈、音乐等等,才能深刻地了解书法的道理,而且对前者了解得越深,对后者了解得也越深。作者虽然也看了几本书,但是并未能成为哲学家、美学家。这本书就是作者粗粗的理解之后,作者便急于求成地想告诉大家作者的想法。

作者简介

暂缺《艺术钩沉》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艺术与书法的关系
    第一节 人类起源
    第二节 石器与书法
    第三节 陶器与书法
    一 概说
    二 陶器彩绘与书法
    三 陶器造型与书法
    四 图腾崇拜的精神延伸
    第四节 文字
   第二章 夏商社会和甲骨文
    第一节 夏商社会
    一 夏前社会
    二 夏商奴隶制社会
    第二节 崇鬼神、重威严的意识
    第三节 甲骨文
    一 甲骨文的发现
    二 甲骨文所反映的社会
    三 甲骨文的艺术
   第三章 西周青铜礼器与金文
    第一节 西周社会与礼制
    第二节 青铜器
    第三节 金文的艺术
    一 西周初期天亡簋(武)大盂鼎(康)
    二 西周中期静簋(穆)墙盘(恭)
    三 西周晚期散氏盘(厉)毛公鼎(宣)頱季子白盘(宣)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五彩斑斓的艺术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的文化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的艺术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的书法
    一 青铜器铭文书法秦公簋曾侯乙编钟铭中山王鼎铭楚王盦盂鼎
    二 石鼓文(秦)
    三 盟书
    四 帛书
    五 木牍 竹简
    六 秦篆(附)
    七 余论
   第五章 各种文化影响下的两汉艺术
    第一节 大融合的文化
    第二节 表现气势与古拙的艺术
    一 《淮南子》
    二 汉赋
    三 汉乐府
    四 汉画像石
    五 汉代雕塑
    第三节 汉隶
    一 汉隶来源
    二 隶书分期
    三 汉隶特色
    四 汉代书论
    五 余论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文化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一 群雄割据,三足鼎立
    二 八王之乱,西晋灭亡
    三 晋朝崩溃,南北对峙
    四 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第二节 儒、道、佛的大融合
    一 玄学兴起
    二 佛教兴盛
    三 玄学对美学、艺术的影响
    四 佛教对美学、艺术的影响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一 曹魏时期
    二 晋·陶渊明
    三 南朝
    四 北朝
    五 文论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
    一 人物画
    二 山水画
    三 壁画
    四 顾恺之
    五 谢赫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雕塑艺术
    一 圆雕
    二 石窟艺术
    三 余论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书法
    一 钟繇
    二 卫氏
    第二节 南朝书法
    一 王羲之
    二 王献之
    三 书论
    第三节 北朝书法
    一 造像题记
    二 摩崖刻石
    三 碑
    四 墓志
    五 余论
   第九章 隋朝·规范化艺术的起点
    第一节 隋代文化
    第二节 隋代艺术
    一 体现中正思想的建筑艺术
    二 向规范化发展的山水画艺术
    三 趋向生活化的雕塑艺术
    第三节 隋代书法
    一 造像记
    二 塔铭、碑
    三 写经
    四 墓志
    五 书法家 智永
    六 余论
   第十章 气魄雄伟与规格化双重性的唐代艺术
    第一节 唐文化繁荣的社会背景
    一 王权与策略
    二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
    三 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佛、道、儒三者的融合
    第二节 规格下的雄伟博大的艺术
    一 气魄雄伟和规格化艺术的诗
    二 表现“丰肥”的画
    第三节 束缚与反束缚的书法艺术
    一 盛唐前期的书法特点——反束缚的书法张旭、怀素为代表
    二 盛唐后期的书法特点——受一定束缚的书法颜真卿为代表
    第四节 顶礼膜拜下的儒家书法
    一 唐初——王派影响下的书法
    二 盛唐——以“丰肥”为特色的书法
    三 晚唐——以“瘦硬”为美的书法
    四 唐代书论
    五 附:杨凝式
    六 余论
   第十一章 生活与情感相结合的宋代艺术
    第一节 艺术的新动向
    一 政教与艺术开始分裂
    二 “词”是情感艺术的表现
    第二节 情感浓郁的宋代艺术
    一 感情深沉的宋词
    二 感情丰富的宋塑
    三 幽远简淡的宋画
    四 细洁净润的宋瓷
    第三节 多种感情的宋代书法
    一 文学家兼书法家的苏轼
    二 诗人兼书法家的黄庭坚
    三 画家兼书法家的米芾
    四 政治家兼书法家的蔡襄
    五 宋代书法文献与书法理论
    六 余论
   第十二章 俚俗元曲逸情山水画平庸书法
    第一节 俚俗的元曲艺术
    第二节 逸情的山水画
    第三节 平庸的元代书法
    一 赵孟頫(1254—1322)
    二 鲜于枢(1257—1302)
    三 其他书法家
    四 元代书法理论
   第十三章 明代市民文化与个性书法
    第一节 明代社会与思想
    一 文化政策
    二 市民阶层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第二节 以城市为中心的艺术
    一 市民意识的小说
    二 五光十色的工艺品
    三 抒情的山水画
    四 综合性艺术的完善与加强
    第三节 抒发性灵的明代书法
    一 明代初期
    二 明代中期文征明唐寅祝允明
    三 明代晚期徐渭 董其昌 邢侗 张瑞图黄道周 倪元璐
   第十四章 清代新的美学观
    第一节 复古与反复古
    第二节 清代文化
    一 文史考据学
    二 文献
    三 文学
    第三节 新的美学观
    一 八大山人
    二 石涛
    三 郑板桥
    四 龚自珍
    五 刘熙载
    六 康有为
    第四节 清代碑学的兴起
    一 碑学兴起
    二 碑派书法
    三 书法理论
    四 余论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