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属于企业金融学的研究范畴。在我国计划经济模式下,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企业资金基本上实行供给制,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很少一部分银行低息贷款,企业无融资自主权,加之金融市场封闭,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使企业丧失了自主选择融资方式的可能性和外部环境。因此,在当时企业的中心任务只是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企业融资问题没有研究的必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动态多变的市场环境之中,其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则来进行,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再依靠“慈父”感情上的关怀和政策上的保护,而主要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和壮大。由于市场经济是一种资金约束型经济,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融资成为企业考虑的头等大事。而资金供给制度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培育,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为企业自主融资创造了条件,也使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了现实的意义。我国目前的现实是,企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但同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这就决定了当前我国企业融资既具有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这就决定了当前我国企业融资既具有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行为的一般特征,又有现实环境所造就的特殊行为特征。近几年来,我国对微观资金筹措与利用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国内这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研究逐渐增多,而且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大多是就其中一个问题而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缺乏对企业融资行为与行为动机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本书认为当前最需要研的应该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寻找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的措施。因此,本书把研究重点放在经济体制,特别是资金供给体制的变迁、市场机制的引入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上,而不是对具体操作方示的探讨。本书试图通过对国有企业融资行为特征的分析,揭示其行为理性与非理性的原因,为企业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本书最后指出企业融资行为低效化和非规范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约束软化,只有深化企业制度和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在硬化企业外部约束的基础上,通过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使企业融资行为逐步走向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