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朱骏声从《周礼》讲太卜掌三《易》来讲,三《易》就是夏《易》以《艮》卦为首,《艮》是山,所以称《连山》;商《易》以《坤》卦为首,《坤》是地,地归藏万物,所以称为《归藏》。周《易》以《乾》卦为首,《乾》卦三三六爻都是阳爻,周遍六爻都是阳,所以称为“周阳”,作“周易”是错的。就三《易》讲,他认为“三《易》之易读若觋。”觋,音檄,指易巫,是掌管龟卜的。照朱骏声的说法,那末“易”当改作“觋”,指男巫。按《说文》:“觋,能斋宿事神明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那末觋是男巫。管龟卜的另有太卜,不归男巫管。朱骏声的说法也不可信。近人吴汝纶《易说》:“易者,占卜之名。《祭义》:‘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是易者占卜之名,因以名其官。《史记·大宛传》:‘天子发书易。’谓发书卜也。又武帝轮台诏云:‘易之,卦得《大过》。’易之,卜之也。说者以简易、不易、变易说之,皆非。”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论周易二字本诂》引吴汝纶说,又称:“愚案:《史记·礼书》云:‘能虑勿易。’亦以易为占。简易、不易、变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诂,本诂固占卜也。”照吴汝纶说,易本指龟卜,因称卜官为易,这是《祭义》中的易字。后来用蓍草占吉凶代龟卜,因称蓍占为易。《史记·大宛传》和《礼书》中的易即指蓍占。但龟卜似不称易,此说还有可疑。如《周礼·春官·大卜》:“大卜掌三兆之法”,这是看炙龟甲的兆纹,是龟卜,称“三兆”,不称“三易”。又说他“掌三易之法”,那才称“三易”。是太卜既掌龟卜,又掌耆占。当时看重龟卜,所以称他为“太卜”,不称“太占”。但他已多用占,所以又称他为“易”,“易”指他掌“三易”说的。先有“三易”,才称掌“三易”的官为“易”,那末“三易”的取名又有什么意义呢?本书前言自序我在上海开明书店做编辑工作时,同傅彬然先生在一起。记得傅先生曾经讲过,做编辑的围绕着著者的书稿转,今天围绕着这部书稿转,明天围绕着那部书稿转,好比跑龙套。傅先生说这段话,他的含意是说,做编辑的,一般说来,知识比较杂,不像著者对他所著的书稿做过专门研究。编辑对他所审读的书稿,要尊重著者,还要提高自己审读书稿的水平,参考有关的书籍;但我国古代的著名编辑,像汉代刘向、刘歆却不是这样,不是跑龙套的。刘向、刘歆父子做的就是编辑工作,他们应该是古代最大的编辑了,他们也是当时第一流学者。当时还请“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是请当时各科专家来校读各科专门著作。清代章学诚著了《校雠通义》实际上是讲编辑学的书。章学诚认为刘向、刘歆的校雠,即编辑,不仅要汇集各种版本,校正脱误,编成定本,还要写出对各本书的评价,研究各书在学术上所处的地位,研究先秦到汉代的学术流变,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结合图书目录写出从先秦到汉的学术流变史来,不是深通先秦到汉的学术流变,是写不出这样的著作的。章学诚的《校雠通义》,即编辑学,认为编辑所要做的工作,从版本、校勘、审读加工、定本到学术评价、学术史的演变都包括在内,少了一项就无法完成编辑工作。因此离开了学术研究工作,无法做好编辑工作。像刘向做的对每书的叙录,刘歆做的《七略》,都是经过研究所产生的著作,是极有学术价值的著作。现在再来看看编辑工作。要做好编辑工作,就要认识自己的知识不足,要找有关的参考书来看。这里还有著者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做编辑工作的要替读者着想,要做些补充工作。比方有一部《文史通义校注》,其中有一篇《浙东学术》,开头说:浙东之学,虽出婺源(朱熹),然自三袁之流,多宗江西陆氏(陆九渊),而通经服古,绝不空言德性,故不悖于朱子之教。至阳明王子,揭孟子之良知,复与朱子牴牾。蕺山刘氏,本良知而发明慎独,与朱子不合,亦不相诋也。梨洲黄氏,出蕺山刘氏之门,而开万氏兄弟经史之学;以至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看了这段叙述,发生几个问题:一是一般认为浙东学术与朱熹、陆九渊不同,朱熹、陆九渊讲性理,浙东学术讲经世致用,这里对这个主要区别为什么不谈?二是浙东学术既与朱熹、陆九渊不同,这里为什么把浙东学术说成出于朱熹、陆九渊?三是这篇里的浙东学术究竟指什么?对这三个疑问,《校注》里都没有讲。围绕着书稿来做编辑工作,不能不对这三个疑问考虑一下。原来章学诚的《浙东学术》,称“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他并不排斥朱、陆两派讲天人性命的道理,他主张天人性命不当空谈,一定要跟史学结合。因此他不赞成南宋叶适、陈亮的浙江学派,尤其是陈亮,称:“举一世安于君父之雠,方抵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是排斥朱、陆讲性命的,所以他不讲南宋的浙东学派。他讲的是“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的浙东之学,即讲黄宗羲、万斯大、斯同到全祖望的浙东学派,他们的渊源可以上溯到陆九渊、王守仁。王守仁推崇陆九渊,讲性命还讲“六经皆史”,正符合“言性命必究于史”的主张。章学诚讲的浙东学术,从黄宗羲以下,他们讲史学不排斥性命,不同于叶适、陈亮的浙东学术。这样一讲,才把上面的疑问解答了,这篇的用意讲明白了,可见围绕着著者转的编辑工作,也离不开探索著者的学术思想。编辑跟学术思想的探索还是分不开的。按照编辑工作要结合学术研究来进行,这里选的,有的是单篇,有的是一本书的前言,都结合学术研究。想对单篇说一下我怎样构思的,对“前言”说一下我怎样用“前言”来介绍全书的。只是我写的单篇或一本书的前言,贯彻的一个意思,就是结合学术思想来写的。《〈左传〉的文章学》是单篇,这个单篇主要是从钱钟书先生《管锥编》来的。《管锥编》里讲《左传》,一共讲了六十七节,从《杜预序》五例——《〈左传〉之记言》讲起,讲到《哀公十二年“木毙”与“国狗”解》,里面讲《〈左传〉的文章学》的不多。我只选其中讲文章学的部分讲一下。还有,钱先生讲《左传》,不是专讲文章学,所以讲到文章学部分,讲得比较扼要。我讲《〈左传〉的文章学》,再结合学术思想加些发挥,这是我写这单篇的构思。孔子作《春秋》,好比新闻标题,《左传》好比新闻报导。光看《春秋》,好比看新闻标题,不了解内容。要看了《左传》才了解内容。但《左传》里不讲它的文章学,杜预对《左传》做了解释,也不讲它的文章学。钱先生讲了它的文章学,又不是专讲文章学的。我这单篇是结合钱先生讲《左传》的学术思想,专讲《左传》的文章学的。再像《孟子的诗论》也是单篇。这篇是讲孟子的诗论,结合学术思想,看孟子怎样比孔子有了发展,先讲孔子的诗论,借诗来讲礼,来讲仁义,不是在专论诗。孟子的诗论是专论诗,所以和孔子不同。孔子的论诗,称“劳而不怨”,诗人是“不怨”的。又说“诗可以怨”。孟子的论诗,又讲到知人论世,对于怎样的诗是“劳而不怨”,怎样的诗是“可以怨”的,通过知人论世,作了分别,即孟子论诗,要讲诗的全篇和诗人的为人及所处的社会背景,所以说孟子论诗比孔子有了发展。再谈作为“前言”的篇章。如《论〈周易〉》,即《周易译注》的前言。前言要讲一部书的,讲一部书与讲单篇不同。比方《周易》,有人称为《易经》,有人称为《周易》,因为《周易》有《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称为《易经》,容易与《上下经》相混。称为《周易》,包括《上下经》外,还有十传,如《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再加《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称为《周易》,可以包括《上下经》和《十翼》在内,所以称为《周易》。《上下经》虽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实是从八卦重复来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八卦的根底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以象男根,分而为二(一)以象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跟郭沫若的说法不同的,是汪宁生《八卦起源》。他调查西南少数民族的占卜法,即四川彝族的占卜法,取细竹或草秆来占卜,占卜的结果分出奇偶来,占卜三次,分出吉凶。这很像八卦。所以这种《八卦起源》说,比生殖器说更为近似。《上下经》的首卦称乾卦,最后一个爻称“初九:潜龙勿用”。倒数第二个爻称“九二:见龙在田”。倒数第四爻称“九四:或跃在渊”。这里的“龙”指什么?结合学术思想来看,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认为是指天上的“龙星”。李镜池《周易通义》采用了,还引了闻一多引《说文》:“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把《乾卦》的“潜龙”说成天上的龙星,龙星在天上,怎么会潜到地下?怎么会“见龙在田”?怎么会“或跃在渊”呢?再看《说文》:“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里讲的龙,是鳞虫之长,不是天上的龙星。引《说文》中的两句,也不合。李鼎祚《周易集解》称:“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阴历十一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这是象数说。象数说虽是旧说,反而可以讲通。闻一多说,虽是新说,反而讲不通。又《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乾卦》初九、九二、九四、九五等都讲龙,九三为什么讲君子?《周易集解》:“干宝曰:爻以气表,繇以龙兴。嫌其不关人事,故著君子焉。阳在九三,正月之时……阳气始出地上而接动物,人为灵,故以人事成天地之功者,在于此爻焉。故君子以之忧深思远,朝夕匪懈。”这里干宝指出,爻辞用龙表阳气,好像与人事无关,所以插入“君子”,说明讲龙也关人事。又称“终日乾乾”为朝夕匪懈,可以讲通。闻一多谓“乾乾”当读为“悁悁”,“悁,忧貌”。这样改字解经和原文不合。干宝用象数说,符合原意。释“乾乾”为“匪懈”,为自强不息之意,符合原意。又《乾卦》:“上九:亢龙有悔。”朱熹《周易本义》:“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者过于上而不解下之意也。阳极于上,动必有悔,故其象占如此。”闻一多则称“亢有直义”。“龙欲曲,不欲直”,“直则凶”,“凶”与原文“有悔”不合。又《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闻一多说:“群读为卷。……卷龙如环无端,莫辨首尾,故日无首,言不见首耳。”按,改“群”为“卷”,又无所据。且《易》称“无”,而解作“不见”,亦不合。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六爻象群龙并出,各秉刚健之天德。此乃比喻诸侯并立,德齐力均,不可能有帝王为之首领,但以其各秉天德,故吉。”这样看来,对《上下经》的解释,有的象数旧说,合于原意,即用旧说。有的新说,不合原意,即不用新说。如《乾卦》的“初九:潜龙,勿用。”用新说难以说通,用旧说。马融说可以讲通,即用旧说。如“九三:君子终日乾乾。”用新说,任意改字,则用旧说,即用干宝说,可以讲通,即用旧说。如“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旧说,即用《周易本义》说:“九,天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见群龙之义焉。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迂曲难通;高亨的新说,比较明白通达,即用高亨的新说。这样来解释六十四卦,庶几可以解释吧。这里对专论谈了几篇,可以概括其他的专论;对“前言”,谈了《论〈周易〉》,可以概括其他的“前言”,其他各篇就不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