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叙述的是老舍一生的读书经历,对了解老舍和他的作品很有好处,可视为一部老舍的简传。前不久,王朔出了一本《无知者无畏》,其中有一篇单评老舍,爱赶时髦的年轻人,读王朔或许甚于读老舍,所以看到王朔的批评文章,可能不知老舍何许人也,那么正好就有这一本老舍简传供阅读,且做他们走进老舍的途径吧。作为谈老舍读书的书,许多老舍当年的读书理论和心得,今天看来观念可能陈旧,然而对青少年读书,仍有“方法论”的意义。现在文学观念流派纷呈,莫说青少年,即便成年人也莫衷一是,甚至是搞理论的专家,有时问一问他们口中的新名词,也常常解释不清,以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所以为了避免迷路,保险起见,还是先接受老舍的观念,走旧路稳妥些。书中列举了许多老舍爱读的古今中外名著,并就其中的三十种一一作了简介。这可以作为青少年读书增识的小资料库,有文学辞典的意义。书的语言自然朴实,很容易理解;篇章短小,便于随手翻阅;全书统共也不过十万多字,薄薄的一本,不至于受纠缠而难以摆脱。关于推荐此书的理由,就说到这儿,现在掉头来说王朔。前文提到,王朔在他的近作《无知者无畏》中,有一篇文章单评老舍,以我的感觉,其中许多话是非常有见地的,比如他病老舍的《二马》:“一个发生在英国的故事通篇用北京话叙述,连小说中的英国人也是一口京片子……北京话的后面总是反映北京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放到英国人身上……真是有些油滑了。”王朔与老舍一样,也是运用北京话写作的高手,不同在于,老舍怀着热爱,构建底层群像,王朔怀着冷嘲,消解现行价值。是什么使人变成冷嘲?值得认真想想,就王朔指摘老舍作品而言,他在这里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富有特色的语言是作家的优势,但是否也会成为创作的局限?王朔最为认可的,是老舍的小说《正红旗下》,然而,偏偏是这么一部作品,却来不及完成,老舍自杀了。王朔大发议论,大意是:假如老舍忍辱苟生,或许一部伟大的作品就得以完成。这里,王朔又给大家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该怎样处理作家人格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这进而引发人们思考作家的社会角色———从前,作家可是被看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王朔谈老舍,所站的是今天的立场,他力求有所超越,所以态度可称积极;而《老舍与读书》,作者却是仍旧站在过去的立场上,在许多文学理论和见解上,是顺着老舍的目光看去的,他全盘接受,不求超越,所以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这里的积极或消极,没有褒贬的意义,仅指学术态度。我所以在这篇推荐文章的后面说王朔,目的也就在于通过比较来表明此书问题所在,表明即使是一本给青少年读的书,在成年人,也是大有发现问题的可能、因而也大有阅读和研究的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