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魏碑

魏碑

魏碑

定 价:¥25.00

作 者: 王强著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书法赏析丛书
标 签: 楷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1315871 出版时间: 1999-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139 字数: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书法热”以来,此起彼伏的书法活动和层出不穷的书法出版物实在令人目不暇接。显然,各种活动与出版物的立场、方法、水平、质量等等大不相同。对于有水平和选择能力的书法家、书学家而言,选择其佳者而参与而购买自不在话下,而对于一些初学者而言,则往往于鱼目混珠之中莫衷一是,难以择善。因此,试图邀请一些国内学有所长的中青年研究家分头撰写此丛书得以实施。本丛书一共八本,每本以一、二种书体为中轴,分别述及该书体之产生、发展及变化的流变史,概略介绍该书体之名称与含义;其次,则对该书体之历史性名作予以评介与鉴析,或侧重艺术风格之分析,或侧重时代背景之剖白,或侧重视觉形式之阐述,或侧重审美内涵之挖掘,不求完满,但求实在,言之求简,论之求确;最后,奢望能高屋建瓴地从该书体的历史演变中定位于当代乃至当下的书法创作,结合具体的艺术实践予以技法指导,不求琐细,力求精当,不尚空泛,力追平实。总而言之,这是一套融欣赏性与实用性、研究性与操作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丛书。它立足于学术化的普及性,又着眼于普及化的学术性。可以说,每位撰述者都抱有如上的意愿,也各自付出了相应的努力,达到了各自的著述效果。这部书稿,文风冷峻而思辩性强,理性色彩颇浓,许多见解不失新见。

作者简介

  梅墨生,又名觉予、觉公。1960年7月生于河北。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习艺多年,有缘问业于宣道平、李天马、李可染等先生。兼事书法、绘画创作与艺术史论研究。作品曾获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中意杯龙年国际书法篆刻大赛书法金奖等。书学论文曾获全国第四届书学研讨会三等突、中国青年书论家协会书谱奖等。传记收人多部辞典。编著出版有:《现代书法家批评》《中国书法全集·何绍基卷》《书法图式研究》《精神的逍遥——梅墨生美术论评集》《中国人的悠闲》《梅墨生书法集》《梅墨生画集》等。赵海明,字子谦.祖籍黑龙江省呼兰县,1962年9月出生于海南省海口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翰墨文化促进会书法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印社社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副社长、副研究馆员。其书法篆刻作品入选(国家级)/第三、四届全国书法展,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一、二届全国篆刻艺术展。荣获北京地区篆刻大奖赛一等奖。出版著作有:《石刻叙录·法帖》《赵海明印选》《印章边款艺术》《颜楷书法入门》等。王强.1959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执教于中央财经大学.为中文系教授。少好书法.习字而已。1986年始作研究书法文章,亦属“业余爱好”.恒以文史研究为主业。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公文选注》、《中国当代散文鉴赏辞典》(主编)、《中国书法导论》(合著)、《书法学》(参编)、《中国人的忌讳》、《老子道德经新研》、《宋词说略》及文史、艺术论文、随笔百余万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图书目录

     目录
   序言
    上编 魏碑概说
   一 从《北碑南帖论》与《南北书派
   论》说起
   二 魏晋南北朝之文化背景
   三 佛教的传入与造像题记的兴起
   四 丧葬制度与碑志书法
   五 山问摩崖书与丰碑大碣书
   六 南北书风之比较
   七 唐宋对魏碑的“遗忘
   八“乾嘉学派”与汉魏之风起
   九 包世臣、康有为及晚近魏碑之流向
    中编 碑体书法鉴赏
   一 东晋
    (一)《爨宝子碑》
    (二)《王兴之夫妇墓志》
    (三)《王丹虎墓志》
   二 南朝
    (一)《爨龙颜碑》
    (二)《瘁鹤铭》
   三 北魏
    (一)《中岳嵩高灵庙碑》
    (二)《吁福寺碑》
    (二)《始平公造像记》
    (四)《杨大眼造像记》
    (五)《解伯达造像记》
    (六)《牛橛造像记》
    (七) 《一弗造像记》
    (八) 《郑长猷造像记》
    (九《孙秋生造像记》
    (十)《穆亮墓志》
    (十一)《高庆碑》
    (十二)《石琬墓志》
    (十三)《石门铭》
    (十四)《马鸣寺碑》
    (十五)《南石窟寺碑》
    (十六)《郑文公碑》
    (十七)《孟敬训墓志》
    (十八)《元珍墓志》
    (十九)《刁遵墓志》
    (二十)《崔敬邕墓志》
    (二十一)《贾思伯碑》
    (二十二)《元晖墓志》
    (二十三)《李壁墓志》
    (二十四)《司马昞墓志》
    (二十五)《张猛龙碑》
    (二十六)《高贞碑》
    (二十七)《曹望憘造像记》
    (二十八)《元倪墓志》
    (二十九)《李超墓志》
    (三十)《张玄墓志》(又名
    《张黑女墓志》)
   四 东魏
    《高湛墓志》
   五 北齐
    (一)《朱岱林墓志》
    (二)《文殊般若经》
    (三)《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六 北周
    《匡喆刻经颂》
   七 清代
    (一)邓石如《赠五初七
    言联》
    (二)龚晴皋《行书七言联》
    (三)伊秉绶《行书七言联》
    (四)何绍基《庄子逍遥游篇
    四条屏》
    (五)何绍基《邓石如
    墓志铭》
    (六)赵之谦《抱朴子语轴》
    (七)赵之谦《宋人诗句联》
    (八)杨守敬《行书七言联》
    (九)杨守敬《水经浍水
    注轴》
    (十)康有为《听泉轴》
    (卜一)康有为《行书五
    言联》
    (十二)李瑞清《石涛古木丛
    篠图跋》
    (十三)李瑞清《致仲子仁兄
    五言联》
    (十四)吴昌硕《重游泮宫枨触
    前尘率赋二律诗卷》
    下编 魏碑创作技法论析
   一 技术与艺术
    (一)技术不是艺术
    (二)技法的实用性
    与艺术性
    (三)“法”变“道”不变
   二 魏碑书体的技法略析
   三 小结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