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秦汉篆书

秦汉篆书

秦汉篆书

定 价:¥23.00

作 者: 黎东明著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书法赏析丛书
标 签: 篆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1315932 出版时间: 1999-07-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6cm 页数: 130 字数:  

内容简介

  当此传统书法再度繁荣发展的时代,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规模不算太大的丛书。我们的主观愿望并不在于给本已很热闹的书法百花园锦上添花,而是企望于能给广大书法爱好者以渴中送水———希望能对他们的书法知识的了解和书法艺术的学习有所帮助,不敢说一定达到指点迷津的效但是,或许可以起到入门引路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对书法艺术的研究者有所裨益———至少是提供一种视角和思考的价值。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书法热”以来,此起彼伏的书法活动和层出不穷的书法出版物实在令人目不暇接。显然,各种活动与出版物的立场、方法、水平、质量等等大不相同。对于有水平和选择能力的书法家、书学家而言,选择其佳者而参与而购买自不在话下,而对于一些初学者而言,则往往于鱼目混珠之中莫衷一是,难以择善。因此,试图邀请一些国内学有所长的中青年研究家分头撰写此丛书得以实施。本丛书一共八本,每本以一、二种书体为中轴,分别述及该书体之产生、发展及变化的流变史,概略介绍该书体之名称与含义;其次,则对该书体之历史性名作予以评介与鉴析,或侧重艺术风格之分析,或侧重时代背景之剖白,或侧重视觉形式之阐述,或侧重审美内涵之挖掘,不求完满,但求实在,言之求简,论之求确;最后,奢望能高屋建瓴地从该书体的历史演变中定位于当代乃至当下的书法创作,结合具体的艺术实践予以技法指导,不求琐细,力求精当,不尚空泛,力追平实。总而言之,这是一套融欣赏性与实用性、研究性与操作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丛书。它立足于学术化的普及性,又着眼于普及化的学术性。可以说,每位撰述者都抱有如上的意愿,也各自付出了相应的努力,达到了各自的著述效果。显然,由于撰述者们的艺术观念、学术功力、审美立场、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各册之间自不免于水平与著述风格的差异。这种差异我以为并无不可,它正是每位作者自我风格的显现,同时也是自我观念与个体价值的一种完满自由的实现。这种差异恰好体现了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之间的巨大张力,我们必须尊重这一真实,我们也确实看到了真实基础上的自然圆融。八位作者的辛勤努力,八本著述的不同风格,为我们提供了来自不同心灵的感动与思考,我谬为主编之一,深为感动,深表感谢。如果只有不同,这套丛书或许难于统一而不成为一套丛书了。因此,在鼓励和尊重丛书作者的独立见解与表述方法的同时,我们同时也提出了体例一致的要求。可见,统一的体例又是本套丛书的一个粘合剂。这样,读者朋友或许能在松散的联合中感到丛书各册之间的一致性与联系性。考虑到书法艺术的视觉特征,本丛书大量插图,目的不只在于著述者的阐述之便,更在于为读者朋友们提供较为集中的书法图片,增加信息量,满足必要的视觉需要。似乎可以说,这一体例安排本身,便是我们的编辑意图,而透过这一意图,也明示了我们的一点艺术研究观念。之所以未用彩图而是利用黑白图版,主要是考虑到读者朋友的当下消费水平才如此的。独立去看,每本书的文字数量都在十万字左右,图版都在130幅至200余幅之间,这该算是“小书”了。但每位作者都很用力,并未因它是“小书”而轻视之。有的作者甚至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去修改文稿,去搜集图版,这不禁使我想到了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一再赞赏的“狮子搏象”精神。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小中见大”、“简中寓繁”——多么希望这套小书能实现这一所有编辑出版者的共同愿望昔年国学大师刘师培著《中国中古文字史》仅以七、八万言终其篇,实在是以小见大、以简驭繁的佳作力构,无怪乎被鲁迅先生所推重,认为它“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以及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皆数万言而已,然皆为经典著作而传世。我在这里提及这些,只是想说明一点:小书可以大作,要在言之有物、说之有理、述之有据可矣!

作者简介

  梅墨生,又名觉予、觉公。1960年7月生于河北。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习艺多年,有缘问业于宣道平、李天马、李可染等先生。兼事书法、绘画创作与艺术史论研究。作品曾获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中意杯龙年国际书法篆刻大赛书法金奖等。书学论文曾获全国第四届书学研讨会三等奖、中国青年书论家协会书谱奖等。传记收入多部辞典。编著出版有:《现代书法家批评》《中国书法全集·何绍基卷》《书法图式研究》《精神的逍遥——梅墨生美术论评集》《中国人的悠闲》《梅墨生书法集》《梅墨生画集》等。赵海明,字子谦,祖籍黑龙江省呼兰县,1962年9月出生于海南省海口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翰墨文化促进会书法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印社社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副社长、副研究馆员。其书法篆刻作品人选(国家级):第三、四届全国书法展,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一、二届全国篆刻艺术展。荣获北京地区篆刻大奖赛一等奖。出版著作有:《石刻叙录·法帖》《赵海明印选》《印章边款艺术》《颜楷书法入门》等。黎东明,1957年8月出生,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副教授,现正在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书法》等报刊杂志发表书法研究论文10余篇,并被收入论文集,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以及多家美术馆收藏。

图书目录

     目录
   序言
    上编 秦汉篆书风格及流变概述
   一 名实范畴以及分析方法陈述
   二 字体和书体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三 秦汉篆书的主要风格类型
   四 书体变更交替的枢纽
    ——《石鼓文》
   五 小篆书体形成于
    “书同文 之前
   六 标准化小篆的示范意义
   七 丰富多彩的两汉篆书
   八 秦汉印与秦汉篆书
   九 秦汉篆书在后世的发展流变
    (一)式微期——唐宋元明
    (二)复兴期——清代
    中编 篆书作品个案分析
   一《石鼓文》
    (一)秩序的建构
    (二)文字形体的理性建构
    (三)书写特性的成熟与自觉
    (四)线条符号的确认
    (五)“圆笔”风格的确立
    与示范
    (六)结字空间图式的稳定
    (七)章法构成的楷式价值
   二 秦刻石
    (一)字形构造的标准化
    (二)对称与均衡的形式规则
    (三)笔划的匀净与流动感
    (四)另一种装饰性图式
    (五)上密下疏的空间图式
    (六)中轴式所构筑的崇高感
    (七)“预成图式 的遵从
   三 秦刻凿金文
    (一)技术手段的纯粹性
    (二)结字构形的随象性
    (三)操作时空的随意性
    (四)没有“预成图式
    (五)轴线变化
    ——空间运动形式
    (六)依形布势
    ——平面的扩张
    (七)跨时空的模式特征
   四 汉代篆书碑刻
    (一)线条意识的强化
    (二)倾斜线的运用与
    轴线的变化
    (三)空间分割的多样性
    (四)结字重心的相对下移
    (五)“对比 的运用
    (六)“势 的意识与追求
   五 汉碑篆额
    (一)简练的线与形
    (二)形的夸张及其动势
    (三)“刀趣 的显性特征
    (四)一额一式
    ——构形的多样性
   六 汉代文字瓦当
    (一)独特的空间图式
    (二)曲线的韵律美
    (三)反复与渐变层的
    构图手法
    (四)寓动于静的构图特征
    (五)装饰性
    ——文字的图案化
   七 汉篆刻划金文
    (一)精确的笔划
    与含蓄的笔意
    (二)笔划的连断
    与结字的方化
    (三)让边——篇章布势的
    内聚特征
    (四)篆 隶字体混用
    的现象
    下编 学习秦汉篆书的
    几点提示
   一 基本笔划形态
    ——直线与弧线
   二 使转中的笔锋运动形式
   三 线条构形在风格中的
    意义与作用
   四 方圆兼施,溶注诸体
   五 “势”的关注
   六 清人经验的借鉴
   七 “小学”的意义及其作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