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变化中的网络
1.1介绍
1.2主要的历史里程碑
1.3未来的美景
1.4本书的组织
第二章话音数字化基础
2.1简介
2.2话音编码方法
2.3采样
2.4量化
2.5在带宽上的数字化效果
2.6话音数字化的性能定义
2.7话音编码的优势
第三章波形编码
3.1简介
3.2基本的PCM编码
3.3压缩和非一致量化
3.4PCM性能
3.5特别的PCM技术
3.6差分PCM
3.7编码
3.8子带编码
3.9自适应转换编码(ATC)
3.10谐波定标
3.11向量技术
3.12有效波形编码技术的性能
第四章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
4.1简介
4.2低位率话音原理
4.3声码器
4.4混合(波形一参数)技术
4.5自适应预测编码(APC)
4.6多脉冲LPC
4,7剩余激励线形预测声码器(RELP)
4.8代码一激励线形预测(CELP)
4.9向量一求和一激励线形预测(VSELP)
4.10带有长期预测的规则脉冲激励
4.11语音数字化比较
第五章电话网络中的数字技术
5.1简介
5.2同步
5.3时分多路复用
5.4扰频器
5.5信道编码器
5.6回声消除器
5.7数字话音插值
5.8数字中继器
5.9环路设备的数字化
5.10监控与维护
5.11话音识别
5.12语音响应
第六章数字传输
6.1简介
6.2数字调制技术
6.3错误控制
6.4多址联结
6.5包传输
6.6更新
第七章数字蜂寓无线电
7.1简介
7.2无线电波的传播
7.3蜂窝系统的运营
7.4多址概念
7.5数据传输
7.6频谱效率
7.7数字蜂窝系统特征总结
7.8微蜂窝环境
7.9无线本地环路
7.10PCS到PSTN的接口
第八章微波传输
8.1简介
8.2微波的传播特征
8.3微波系统工程
8.4微波设备的特征
8.5数字微波无线电系统
第九章卫星传输
9.1简介
9.2卫星传输特征
9.3卫星系统设计
9.4卫星系统设备特征
9.5主要的运转通信卫星系统
9.6直接服务于用户的卫星系统
9.7通信卫星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十章光纤传输
10.1简介
10.2光纤传输特征
10.3光纤类型
10.4光源
10.5光探测器
10.6中继器
10.7光放大器
10.8噪声源
10.9传输系统和用户线
10.10微分多路复用
10.11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l)
10.12同步光纤网络(SONET)
10.13大气光学
10.14未来光学电话网络
第十一章数字交换结构
11.1简介
11.2终端接口技术
11.3交换网络考虑
11.4服务电路技术
11.5控制结构
11.6维护诊断和管理
第十二章实际交换系统
12.1简介
12.2西门子STROMBERG-CARLSONDCO
12.3AT&T5ESS交换机
12.4AT&T4ESS交换机
12.5北方电信DMS-100交换机
第十三章发展中的交换数字网
13.1前言
13.2LATA区域内网络
13.3北美网络
13.4数字网同步
13.5网络数字化实现进程
第十四章集成服务数字网(ISDN)
14.1ISDN概念
14.2用户回路技术
14.3窄带ISDN网络拓扑结构
14.4窄带ISDN信令协议
14.5ISDN网络实现进程
14.6ISDN(BISDN)
14.7智能网络功能
第十五章闭合环路
15.1北美的环路环境
15.2宽带服务的环路要求
15.3铜线环路上的宽带服务
15.4光纤回路(FITL)
15.6无线访问通信系统(WACS)
15.7趋势和问题
附录A北美混合网技术
附录B呼叫中的通信量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