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定 价:¥28.00

作 者: (美)王国斌(R.Bin Wong)著;李伯重,连玲玲译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标 签: 史学理论

ISBN: 9787214023216 出版时间: 1998-1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277 字数:  

内容简介

  王国斌的《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着重研究1400-1800年中国和欧洲经济发展,涉及面广。包括国家形成与制度、社会状况与抗争,对革命的诠释等。他试图说明为什么在15-18世纪中国与欧洲遇到几乎相同的问题,但解决办法却迥然不同;为什么英国没有走中国发展道路。王国斌避免用西方社会科学关于历史变动的分析和动力概念,而采用严格的、平稳的比较史学方法。他承认解释长时段历史过程的变化和延续性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他看来,世界发展不是依照一个模式进行的:各国不仅在过去已经历了不同发展道路,而且将来也仍然会坚持走不同的道路。他与前人的区别是,前人只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而不探讨英国为什么没有走中国发展道路。此外,作者对中、法两国革命的对比——从中国的角度看法国革命和从法国的角度看中国革命——这两节写得十分精辟。过去我们习惯于笼统地谈论中国如何向法国学习革命经验,特别是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而没有具体分析两国社会环境,精英作用,民主思想,农民意识等方面的异同。王国斌在这方面的诠释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作者简介

  王国斌,出生于美国的新一代华裔汉学家,曾获哈佛大学西欧史硕士学位和中国史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鄂宛分校历史学教授。相关图书洪业:清朝开国史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内篇分析中国人的幸福观竞争话语:明清小说中的正统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义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与中国民主之希望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中国政治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中国社会史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中华帝国的法律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内篇分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中国食物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孔子:即凡而圣

图书目录

    序吴承明(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
   鸣谢
   导论
   上编 经济变化
   前言: 比较经济史与发展问题
   第一章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 同欧洲的比较
   一、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化诸问题
   二、 近代早期欧洲经济成长的动力
   三、 斯密型动力在中国
   四、 对斯密型动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五、 斯密与马尔萨斯: 中国与古典经济学
   六、 结论
   
   第二章 近代早期欧洲与明清时期中国工业扩展的动力
   前言
   一、 西欧的农村工业与人口变化
   二、 中国的农村工业与人口变化
   三、 从原始工业化到工业化
   四、 原始工业化与工业化之比较
   五、 欧亚各地对于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增长极限”的不同反应
   六、 技术变化的力量与历史发展的机遇
   
   第三章 从欧洲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史与经济发展
   一、 20世纪的中国经济
   二、 企业的组织变化在中国与欧洲的作用
   三、 中国农业经济中的斯密型动力与马尔萨斯型动力
   四、 民国时代中国经济成长的空间层面
   五、 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六、 从欧洲经济史和发展经济学中所获得的更多教训
   七、 经济史与经济发展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中编国家形成
   前言: 欧亚国家的形成
   第四章 近代国家形成的方向
   前言
   一、 早期帝国的形成及其遗产
   二、 以长期的眼光看近代国家形成
   三、 欧洲的国家形成
   四、 中国的国家形成
   五、 从欧洲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家形成
   六、 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 一种中国国家形成观
   七、 结论
   
   第五章 近代国家形成中的意识形态与制度机构
   前言
   一、 近代早期欧洲及明清时期中国内部的国家—经济关系
   二、 民族国家与农业帝国形成中的中央集权及地方秩序
   三、 中国与西欧的地方秩序诸问题
   四、 18世纪对中央控制之追求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五、 农业帝国之滑入近代以及“公众领域”和“市民社会”的出现
   
   第六章 1850年以后近代国家的形成
   一、 近代世界中的冲突
   二、 19世纪中国的国家形成
   三、 20世纪中国国家形成的轨迹
   四、 从历史的角度看1949年以后的中国国家
   五、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
   六、 中国国家的延续
   七、 结论: 历史上的和理论上的国家形成
   
   下编社会抗争
   前言: 政治与抗争
   一、 民众抗争: 研究的问题与难点
   二、 欧洲的民众抗争
   三、 中国的民众抗争
   第七章食物骚乱
   前言
   一、 中国的食物骚乱
   二、 欧洲的食物骚乱
   三、 中西食物骚乱的比较
   四、 结论
   
   第八章 抗税运动
   一、 抗税事件
   二、 政治环境变化中的抗税意识形态
   三、 19世纪中期长江中游的抗税运动
   四、 1840年代和1850年代江南的抗税运动
   五、 1850年代和1860年代山东的抗税运动
   六、 从明清时期的角度来看19世纪的抗税运动
   七、 谁卷入抗税运动
   八、 抗税运动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九、 20世纪的抗税运动
   十、 抗税运动同革命、国家形成及政治变化的关系
   十一、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抗税运动
   
   第九章 革命
   一、 对革命的诠释
   二、 国家危机与国家形成
   三、 从法国的角度看中国革命
   四、 从中国的角度看法国革命
   五、 法国: 持续不断的革命诠释
   六、 中国: 一场持续不断的革命
   
   第十章 比较史学与社会理论
   前言
   一、 经济变化
   二、 国家的形成与不形成
   三、 社会抗争与政治变化
   四、 前瞻性和回顾性分析与历史诠释
   五、 成为近代: 历史与历史之外
   征引文献目录中文版序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