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传统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理性经济人的个人决策,就是在给定一个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他的效用。其他人的行为都被总结在一个非人格化的参数——价格里面。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价格来间接完成的,个人最优选择只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而不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被称之为“价格理论”。然而,在经济学开始转向对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进行研究,开始注意到理性人的个人行为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的今天,《跨国公司定价系统分析》一书仍采用跨国公司的定价系统来贯通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并非固守传统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并非认为价格制度是人类为达到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最有效的手段,而是旨在通过对跨国公司定价系统所连接的跨国公司经营过程的描述,揭示定价系统背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与单纯的一国企业相比,跨国公司面临更多的“相互关系”: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跨国公司与竞争者之间、跨国公司内部的利益主体之间、跨国公司经营一体化中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跨国公司定价策略的基础正是对这些“相互关系”的处理与把握。本书首先给出跨国公司定价系统流程的框架,这一框架开始于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因素,终结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即跨国公司各利益主体讨价还价的利益均衡结果)。这是基于系统分析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一是着眼于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二是着眼于企业的目标(最终体现系统的功能)。其中,定价系统的基本要素——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与东道国区位因素各自从生产要素和市场两方面表现出来,这两方面的结合又派生出对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分析。因此,跨国公司定价系统分析事实上由五大模块构成:国际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研究、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决策、跨国公司定价系统的目标分析、跨国公司的定价策略。这五大模块既是相互联系的(由定价系统相连接),又是相互独立的,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特有的研究价值。在第一模块,对国际生产要素系统最优组合的讨论中,本书回顾了经济学家们从生产要素组合角度对跨国公司行为论(即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能够对外直接投资)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沿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理论,将代表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特别是技术、管理的垄断优势)的生产函数曲线(亦即等产量曲线)与代表东道国区位优势的等成本曲线组合在一起,对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行为做一些延伸性的讨论。在第二模块,本书着重论述了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寡占市场特征。如果说,过去经济学对寡占市场特征的描述还很肤浅、很零碎①,那么近年来,随着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由一个不起眼的分支地位一跃升至经济学的基石地位,经济学对寡占市场结构的研究已有了长足的进展。本书从寡占市场结构中企业定产定价的两个最基本的模型——库诺特(Cournot)模型和伯川德(Bertrand)模型开始,对寡占市场中企业的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这些归纳和总结为本书的第三模块——跨国公司投资决策和第五模块——跨国公司定价策略的研究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第三模块,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决策是前两个模块研究的自然延续。在寡占市场结构中,跨国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是合理地运用国际生产要素的组合。本书重点讨论了跨国公司的技术投资决策与成本决策,讨论中特别突出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决策不同于一般一国企业投资决策的特点。在技术转让决策中,本书采用中国学者周方教授对索洛(So11ow)技术进步概念的拓广而定义的科技进步的概念及其产出分解式,对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成效进行分析,提出了诸如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初期应以追求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等一些新的看法。在对国际生产筹供方式的讨论中,中心筹供与分散筹供方式涉及东道国的国产化要求,本书对此进行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提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国产化的强硬要求下,应注意采用相关策略,以减轻不可避免的“成本惩罚”的程度。在第四模块——跨国公司定价系统的目标分析中,作者运用博弈论模型(大多是本书作者新创的),讨论跨国公司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均衡。这些研究对在跨国公司理论研究中长期进行讨论的一些课题,如股东之间控股权与控制权的关系、东道国政府对跨国公司优惠政策的力度、东道国政府对引进技术国产化要求与引进技术先进性的关系、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市场策略,以及跨国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员的不同目标追求等,提供了必要的数理分析依据。在第五模块——跨国公司定价策略的研究中,作者对国内有关教材、论著中介绍的跨国公司几种定价策略——竞争导向、需求导向、成本导向定价策略给予数理解释,特别是运用博弈论方法对在寡占市场结构中,不同条件下的竞争导向定价策略:现行率法、追随领先者法和垄断排他法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论证;对需求导向定价策略——价格歧视作了必要的数理说明。在对跨国公司内部转让定价的研究中,本书论述了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理论依据,并分析了“操纵性”转让定价的原因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