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本书的意义、方法与结构
1.1问题和意义
1.1.1小企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1.1.2全球范围的小企业复兴正在加速
1.1.3小企业理论研究的进展和偏颇
1.2方法与思路
1.2.1本书的研究方法和有关概念
1.2.2本课题内容与产业组织学的关系
1.3内容概要与结构
上篇 问题、历史和概念
第2章 企业最佳规模理论的困惑和“生存技术”的启示
2.1企业最佳规模理论的困惑
2.1.1古典经济学理论的“马歇尔冲突”
2.1.2新古典经济学推论的自相矛盾性
2.1.3新制度学派的怀疑与回避
2.1.4综合与结论
2.2企业最佳规模的实证分析法
2.2.1几种企业最佳规模的实证分析方法及其缺陷
2.2.2施蒂格勒的“生存技术
2.3施蒂格勒的“生存技术”的有益启示
2.3.1启示之一,企业最佳规模因受其所利用的全部
资源的影响而难以实际测算和决定,必须重新
回到实验法上来
2.3.2启示之二,就大多数行业而言,企业最佳规模
并不是唯一的,其分布范围相当宽广
2.3.3启示之三,具有长期生存能力的企业组织
必然具有规模经济性
第3章 小企业集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1小企业集群的基本概念及历史溯源
3.1.1经济学家们对小企业组织的论述
3.1.2小企业集群的现代定义
3.2小企业集群与其他类型产业组织的比较
3.2.1与企业集团的比较
3.2.2与西方垄断性经济联合组织的比较
3.2.3与空间聚集体的比较
3.3小企业集群的基本分类
3.3.1“市场型”小企业集群
3.3.2“中卫型”或称“椎型”小企业集群
3.3.3混合网络形式小企业集群
第4章 对四个典型地区小企业集群的综合分析
4.1四地区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4.1.1我国浙江省——小企业集群创造工业总量
的3/4
4.1.2意大利——小企业集群为“经济奇迹”的
创造者
4.1.3我国台湾——小企业集群为出口创汇的
“主力军”
4.1.4日本东京都——小企业集群成为全日本机械
工业的“共同根基
4.2四地区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动因
4.2.1浙江省——能人示范、商贸促进和政府扶植
4.2.2意大利——传统技艺、文化与政府政策
4.2.3台湾省——国际贸易、人文环境与政府推动
4.2.4日本东京都——历史机遇和地理位置
4.3当前四地区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1浙江省——初级阶段的产品质量问题
4.3.2意大利——政府政策的适应性
4.3.3台湾省——“信任危机”和政府一厢情愿
4.3.4日本东京都——泡沫经济和等级制的受害者
中篇 一般理论分析
第5章 专业化分工与小企业集群的演进过程
5.1小企业集群内部的分工演进过程及其涨落机制
5.1.1杨格定理与耗散结构
5.1.2新专业分工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5.1.3促进小企业集群内部专业分化的产业政策
要点
5.2小企业集群中的专业化分工、熵和经济效率
5.2.1小企业集群的分工度与信息能力
5.2.2专业化分工的“自我繁殖”
5.3信息效率与小企业集群的优化或退化
5.4可选择并联耦合与小企业集群的可靠性
第6章 产权和市场结构对小企业集群的约束
6.1市场结构、产权结构和交易成本
6.1.1市场结构与交易成本
6.1.2产权结构与交易成本
6.2不确定性与产权结构
6.2.1不确定性问题
6.2.2明晰产权可减少不确定性
6.2.3明晰产权的代价
6.2.4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6.3资产专用性问题
6.3.1三方规制结构
6.3.2双方规制结构
6.4交易数量规模和地理位置上的专用性
6.5人力资本专用性
6.6对各种专用性的综述
6.6.1专用性如何影响集群内企业的合并与分化
6.6.2企业集群化对专用性的反作用
第7章 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以及人文环境对小企业集群
发展的影响
7.1产品交易方式演进的意义
7.1.1中间品市场和小企业集群的相互依存关系
7.1.2中间品市场的一个范例——“浙江模式”
7.1.3一般性的结论
7.2资本交易方式创新及其影响
7.2.1中间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在企业规模决定
方面的此消彼长关系
7.2.2资本交易方式的演进及对小企业集群的
约束
7.2.3小企业集群是对资本市场交易费用的适应性
制度安排
7.3劳动力交易方式及其影响
7.3.1家庭的生产属性
7.3.2小企业集群和劳动力的分布结构
7.3.3农村土地制度与小企业集群
7.4 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人文环境分析
7.4.1小企业集群化的根源是人文的无形之网
7.4.2人文网络的存在不仅加强了小企业集群的
稳定性,而且也会加速小企业的形成
7.4.3小企业集群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规模经济妥协的
产物
下篇 应用分析
第8章 小企业集群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8.1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小企业集群发展的
一致性
8.1.1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8.1.2作为一种产业组织的小企业集群与产业结构
调整的关系
8.1.3我国台湾省和韩国经验的比较和借鉴
8.1.4基本结论
8.2适应小企业经营的行业
8.2.1施太莱、莫斯和太田一郎的分析
8.2.2从小企业集群的角度看哪些行业适应小企业
经营
8.3小企业集群的自身特征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8.3.1影响新进入者威胁力的因素
8.3.2决定替代品威胁力的因素
8.3.3决定供方力量的因素
8.3.4决定买方企业(客户)议价力量的因素
8.3.5决定产业内现有企业对抗强度的因素
8.4大、中、小企业的合作和协同——中卫式小企业集群
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8.4.1发挥小企业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
8.4.2形成不同规模企业间独特的技术传递链
8.4.3塑造适应“二重结构”的分层竞争结构
8.4.4创造四个方面的优势
8.5小企业集群发展中要避免的陷阱——过度竞争所致的
“柠檬市场”
8.5.1“柠檬市场”与小企业集群内部的恶性竞争
8.5.2一个典型案例——浙江永康保温杯生产企业
集群的“柠檬市场”
8.5.3克服“柠檬市场”的基本策略
第9章 小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9.1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缺陷
9.1.1“两个不同的熊彼特”
9.1.2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批评
9.1.3基本的结论
9.2创新技术在小企业集群内部的扩散方式
9.2.1“传染模型”的适用性
9.2.2对“传染模型”的修正
9.2.3促进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
9.3当前我国科技园区发展的障碍——人园企业的非
集群化问题
9.3.1问题的提出
9.3.2影响集群化的基本因素分析
9.3.3促进科技园发展的基本对策
第10章 知识经济时代小企业集群的演进趋势
10.1知识经济的特征以及对企业规模的影响
10.1.1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
传统的企业规模理论受到挑战
10.1.2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和短周期化将越演
越烈
10.1.3数字化网络无处不在,中间商的价值逐渐
失落
10.1.4小企业集群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变化
趋势
10.2挑战小企业集群的几种新的企业组织模式
10.2.1原子式组织
10.2.2柔性组织
10.2.3原厂委托制造模式
10.2.4CIMS和EIM模式
10.3小企业集群的主要演进方向——虚拟企业组织
10.3.1虚拟企业组织的概念
10.3.2虚拟企业组织的基本特征
10.3.3虚拟企业组织的形成过程
附录:灵捷网公司行为规范声明
第11章 结语:地方政府与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11.1完善中间产品市场体系
11.1.1维护平等竞争,培育专业市场
11.1.2明晰企业产权,保护业主权益
11.1.3建立小企业集群与大企业之间的协作
体系
11.1.4培育生产资料交易租赁市场
11.2强化融资网络系统
11.2.1维护业主之间的“信任与承诺”,拓展集群
内部融资渠道
11.2.2建立政府与银行共担风险的担保制度
11.2.3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11.3拓展外销网络
11.3.1提供信息服务和人才培育
11.3.2推行名牌战略
11.3.3综合应用各种策略,帮助小企业建立外销
网络
11.4健全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11.4.1建立科技人才支持体系
11.4.2创立风险投资机制
11.4.3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技术创新
11.4.4加快国外技术引进
11.4.5兴办科技园区,优化小企业技术创新外部
环境
11.5建立质量调控体系
11.5.1小企业集群“中卫”化策略
11.5.2辅导小企业升级改造,提高技术和管理
水平
11.5.3兴办各类行业协会和质量检测中心
参考资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