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明清巴蜀文化论稿》是我在学习明清文学史,讲授《明清文学流派概论》过程中,近二十年期间发表在十五种学术刊物上,属于巴蜀文化研究范畴的三十三篇论文。原打算以三十六篇论文构成全书,但因《彭端淑的生卒年及思想初探》、《熊南沙的文学活动及其对四川文化的影响》、《明代“西蜀四大家”对四川文化的拓展》三篇论文,在1988年晋升副教授时作过送审材料,为避其嫌,此次不选人此书内,这多少有点遗憾,然也只能如此而已。在我的两位事业有成的学生邱跃全、莫树清的鼎力支持与资助下,得以辑集出版,聊以慰藉。巴蜀文化源远流长,曾在某些历史时期放射出灿烂的光华,如两汉时期的赋,以扬雄、司马相如、王褒为代表的大家,出尽风头,领尽风骚,有谁与之伦比?宋时更是巴蜀文化走向高峰时期,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彭端淑在《唐子西先生文集序》中云:“两宋时人文之盛,莫盛于蜀,蜀莫盛于眉。天下之以文名者六家,而吾眉得其三,若苏文公洵、文忠公轼、文定公辙,与庐陵、临川、南丰互为雄长者也。以史名者三家,而吾邑得其一,若李文简公焘,所著长编,与涑水、新安,相为表里者也。”彭公之言,实事求是,毫不夸张以壮其乡邦文化,洵为不诬。至于后来的元、明、清各代,巴蜀文化已不能同两汉、两宋时的情况相提并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