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卷收入陈旭麓教授学术浮想录695则、序言与书评35篇、诗词64首、时论与散文21篇、书信163通,以及附录4种。《浮想录》之名系陈教授自定,原稿写在两册32开的笔记本上,全为语录式的警句断想。陈教授在世时,曾与弟子们多次谈及此稿,但从未示人;陈教授去世后,我们在清理遗物、整理遗稿时找到此稿,现按原稿排印,个别地方作了一些技术处理。这部稿子是陈教授晚年思想的结晶,记录了改革开放年代一个历史学家的哲学思考,其中充满了历史的辩证法,是陈教授历史哲学的精粹部分,多意味深长,耐读耐想。“序言与书评”系陈教授晚年整个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别人阅稿作序或撰写书评,曾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撰写的序言或书评,很少就书论书,而常常由书生发开去,视野宏阔,议论精审,一篇序言或书评往往就是一篇见解独特、情文并茂的论文,如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瞿秋白年谱》、《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道光皇帝传》、《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中国文化之谜大观》等书所作序言,就是极为精彩的篇什,为学术界所推重。“诗词”属陈教授的业余爱好。陈教授自幼酷爱文史,擅诗词,从事史学教研工作以后,仍喜填词作诗以遣兴抒怀,但多时作时丢,保留甚少。他在世时,曾将1976年以前残留的诗稿,按时间编排,题名《剩诗忆存》,并由一弟子用毛笔正楷抄录。本卷所收1976年以前诗词,即按《剩诗忆存》排列,并补入新近发现的若干首诗词。1976年以后部分,是在陈教授去世后,我们从报刊和他生前好友、学生处搜集而来,亦按时间先后编排。这些诗词有言志,有感时伤怀,也有咏史,多直抒胸臆,是了解陈教授内心世界的重要窗口。“散文与时论”多为陈教授早年和晚年之作。早年撰写的时论政治倾向强烈,如《我们向哪条路走》、《中国还需要革命》、《论学术独立》、《暑假话大学》、《吊“北京人”》等一系列论文,矛头直指国民党政府。这些文章多发表在《观察》、《时与文》、《展望》和《大公报》等有影响的报刊上,在40年代后期的上海社会舆论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晚年撰写的散文随笔有对故乡的深情,如《湖山情思》,有对社会现象的针砭,如《模特儿与社会心理》,也有对学术自由的憧憬与呼唤,如《去忌讳》、《发挥史学家的良知》等,所有这些都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历史学家的情怀与良心。“书信”部分系陈教授去世后由其家属出面征集而来。陈教授在世时与学界的前辈、同行、朋友、学生多有书信往来,但绝大部分均已散佚不存。惟其如此,本卷所收163通书信就尤为珍贵。这些书信多属与友朋、学生切磋学问的学术通信,但其中也有不少谈及个人的境遇,有的语酣情长,也有的意味隽永,是了解陈教授处世为人及晚年心境的绝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