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
一
葛剑雄·我的遗憾 我的希望
徐友渔·学术评奖的规则与学术批评的态度
雷 颐·爱护“民间”——“长江《读书》奖”浅议
汪 晖·我对目前争议的两点说明
黄 平·谈“长江- 读书奖”
葛剑雄·读“长江读书奖”工作室《郑重声明》
朱学勤·程序公正与实质正义
贺卫方·从程序的角度看“长江读书奖”
陈克艰·评奖经济学和程序意识形态
旷新年·汪晖为何成了学界公敌?
龙卫球·习惯与学术权务较量
葛剑雄·读书奖争论的再讨论
龙卫球·学术公共事务人的公共意识
杨玉圣·读书奖、网上论坛与学术批评
徐友渔·“长江《读书》奖”争论的意义
周详森·“历史的讽刺”——我看“长江读书奖”评奖活动的意义
秦 晖·当代思想史上的“读书奖”事件
二
尹保云·《读书》、“长江读书奖”与中国学术的困境
任东来·从《读书》事件看理性的重要性
常向群·评论理性论与关于《读书》及“长江读书奖”的讨论
曹树基·我的两个问题
程念祺·学术批评、葛兆光、读书奖
雷 颐·“长江《读书》奖”为何突然更名?
徐友渔·讨论的疑点和难点
张伟然·“长江读书奖”的“中国特色”
李宗桂·站在圈外看评奖
萧 为·都是扎堆儿惹的祸——我看“长江读书奖”风波
赵春明·读书人的尴尬地位——从另一个角度看“长江《读书》奖”风波
钱乘旦·谈“长江读书奖”
郜元宝·做一回看客何妨?
毛寿龙·就读书奖讨论再答网友评论
阿 正·旁观者说
龙泉明·重在探索
仲伟民·“读书奖”的功德与遗憾
王 希·兴备、困惑与建议——我读“长江《读书》奖”讨论的感受
李庆西·大处不失公正
黄 平·我理解的《读书》
雀之元·关于《读书》与“新左派”关系的说明
任士英·《读书》:这是怎么啦?
晁福林·一个普通读者看《读书》
王春瑜·学者何必学文人?
丁东·学问家与公共刊物
李少兵·《读书》事件与社会良知
毛寿龙·善待读书、读书人与《读书》
三
蒋 寅·奖的真相与学术界的任务
黄克剑·学术评奖与学人境界
陈卫平·学术评奖公正与奖的心理负担
毛寿龙·《读书》版“一流学者评一流作品”的制度缺陷
黄卓越·无法苟同的权威性及对精英幻觉的责疑
马相武·评奖现象要上升到群体的高度
陈幽泓·评判的评判——探讨学术评判的制度缺陷
黄 进·从“长江读书奖”风波谈重视学术规范?
余三定·评奖程序与学术规范
吴忠民·从晕轮效应到健全学术成查评价机制——由“长江读书奖”所想到的
仲伟民·必须改革学术评价机制
伍铁平·学术评奖的另一面
智效民·远离评奖及其他
李振宏·各种公私奖项可以休矣
林象山·权术、钱术与学术
倪乐雄·学术评奖的反思
黄安年·学术评奖中的非学术因素
袁济喜·鲁迅精神哪里去了?
谢 泳·我们的前辈是如何做事的?
阎晶明·学者风范何以显示?
郭齐勇·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略说批评与反批评的风格
严春友·学者的气度
张曙光·应当加强科学评价
周详森·学术著作评论的价值标准
张斌贸·从“长江读书奖风波”看中国的学术职业化
张 弘·智慧的命运
越法生·希望的呐喊
附录
钟晓勇·99万元大奖颁给“读书”人
王洪梅·《读书》方面拒绝“丑闻”
“长江读书奖”工作室·“长江读书奖”工作室郑重声明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