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第二版)《中级财务会计学》是“九五”期间国家级重点会计学教材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自1999年出版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充分肯定,并于2001年进行了重印。其间,本书曾获得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级财务会计学》发行的4年间,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会计学特别是财务会计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例如:(1)在国际方面,会计领域出现了诸多新改革、新动向和新问题,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了重大改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安然事件等一系列美国及世界范围内的财务欺诈丑闻曝光、Sarbanes-Oxley法案颁布;会计准则制定原则导向或规则导向基础的争论;会计审计领域民间自律或政府监管的抉择等。(2)我国国内会计标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和改革也出现了若干新举措,如1999年颁布了新修订的《会计法》,并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在此期间对已经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了部分修订,并制定和颁布了新的具体会计准则,使生效的具体会计准则达到了16个(截至2003年4月)。基于上述情况,考虑到本书部分内容和章节面对国际、国内会计领域近年来的发展已略显滞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对《中级财务会计学》进行修订,以满足会计教学的需要。修订的目标仍是“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提供一系列有用的且能反映会计学前沿的财务会计知识体系”。在保证基本知识不变的前提下,本次修订考虑到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与报告可能的影响,汲取近年来利用财务会计规范不够健全而进行财务欺诈的深刻教训,进一步更新补充必要的新内容、新手段和新技术,并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侧重当前,注视未来”为基本原则,力争构建高水平、跨世纪、有特色的中级财务会计学。在第二版中,本书共包括九个部分,前八个部分共33章,属于必备的基础知识;第九个部分由五个财务会计专题组成,有志钻研财务会计的学生,可用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全书九个部分,除了正文之外还有小宇,有的章节后还有附录;国际会计惯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按最新修订格式重排)的国际会计准则IAS;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英美等国的主要会计文献中所介绍的流行会计程序以及我国已经正式公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一般作为I文的基本框架,有关历史发展、重要发展趋势和主要会计观点也在正文中加以阐述。第二版相对于第一版的体系和内容作了不少的变动,具体体现在:(1)在继续贯彻国际会计惯例并按照国际领域内财务会计的最新动向进行更新的基础上,同时将我国业已颁布的16个会计准则有机地融入到本次修1T中,体现在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无形资产及商誉、流动负债及或有负债、长期负债与借款费用、收入等章节中,以便更好地理论联系中国实际。(2)根据国际会计领域内的改革和我国会计标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的完善,相应地新增了某些章节,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租赁、衍生金融工具及套期保值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中期财务报告、全面收益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此外还全部更新了第一版的五个专题,分别为: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企业分部财务报告;经理股票期权及其会计问题;因特网上的公司财务报告;现值技术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读者可借以了解财务会计发展的新趋势。(3)各章修订时,对于第一版中相对稳定的部分,注意继承与发展并举,既不“推倒重来”,又反映新版的一定特色。(4)某些章节内容进行了前后协调。由于考虑到讲授的方便而适当进行了技术处理(合并或分立),或者在其涉及的主要部分综合论述,或者在一处简单涉及,而在另一处详细论述::如债务重组、或有事项等。《中级财务会计学》第二版仍由葛家澍教授任主编。杜兴强、桑士俊为副主编。副主编协助主编进行全书的总纂、修改和定稿。参与本教材修订的成员及其分工如下(全书共33章和五个专题):葛家澍(教授、博导)第一、二十二章;杜兴强(副教授、博士、博士后)第一、二、四、九、十、十一、十二、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九、三十三章及专题一;桑士俊(副教授、博士)第十九、二十、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三十一章及专题二;潘琰(教授、博士)专题四;徐珊(博士、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专题三;孙丽影(讲师+博士生)专题五;陈守德(博士生)第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三、二十四章;章永奎(讲师、博士生)第七、八、十三、十四、十八章;许业荣(博士生)第三、五、六、三十二章。感谢本书第一版作者黄世忠教授、刘峰教授、陈少华教授、陈汉文教授、陈箭琛博士、方荣义博士等同志对本书的贡献。《中级财务会计学》主要以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此书还可作为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教师和广大财会干部进修时的参考。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使本书在体例和内容上更加完善,但受具体编写者的水平和时间等所限,修订后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均有不成熟之处,缺点和错漏也在所难免,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葛家澍2003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