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古籍/国学国学著作訄书详注

訄书详注

訄书详注

定 价:¥88.00

作 者: 章炳麟著;徐復注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章炳麟 〓书

ISBN: 9787532528240 出版时间: 2000-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1cm 页数: 940页 字数:  

内容简介

  《訄书》系章炳麟(一八六九——一九三六,字枚叔,号太炎)先生的代表作。在这部博大精深的宏著中章炳麟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各种学说,对哲学、宗教、社会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了当时中国的现实问题及社会改造方案。章炳麟不仅精通国学,对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也十分熟悉,写作时信手称引,加之其行文古奥,因此《厄书》颇难解读,连鲁迅先生也谦称难以读懂。徐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训诂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徐先生早年亲炙章氏之门,七十年代初即开始系统研读《訄书》,写有大量札记,晚年更是将主要精力投入于对《訄书》的注释工作之中。除运用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方法训释《訄书》的文辞典故外,徐先生注重“以章注章”气即尽量用章氏自己的著述阐释《訄书》,并采择与章同时代且与章相关的材料作横向比照,探微抉奥,不厌其烦,书名因此由原来的“校注”改为“详注气 一九九六年初稿完成之后,又经三次修订,终于在一九九九年写定第四稿。

作者简介

  章炳麟,即章太炎。章太炎(1869~1936年) 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而后又遭败落的家庭,一生经历了戊戌维新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时期,走过曲折的道路,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的学者。鲁迅先生曾十分推崇他那“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的豪杰精神,并誉之为“后生的楷范”,(参看《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鲁迅全集》第六卷)辛亥革命后,他退居书斋,钻研学问,粹然成为一代儒宗。在学术上,他涉猎甚广,经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一生著述颇丰,文字较古奥难懂。主要著作由后人编入《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和《章氏丛书三编》,自1982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章太炎全集》,网罗繁富,有中国文化百科全书之称。[编辑本段]附:章太炎生平:一八六八年 一岁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即公历一八六九年元月十二日,章太炎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父章浚,曾任县学训导,并在诂经精舍担任监院多年,好经术。有子女四人,太炎排行第三。一八七三年 六岁入私塾就读。一八七六年 九岁外祖父朱有虔自海盐来,对章太炎进行系统的文字音韵学教育。一八八〇年 十三岁朱有虔归。在父章浚、表兄章篯指导下研读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顾炎武《音学五书》、郝懿行《尔雅义疏》、王引之《经义述闻》等,打下初步汉学基础。一八八三年 十六岁参加县试,癫痫病突然发作,没有考成。从此放弃科举,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一八八八年 二十一岁十二月(农历11月),康有为上书请求变法,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京师一时为之哗然。一八九〇年 二十三岁父章浚去世,遵父遗训,进诂经精舍学习。时诂经精舍由经学大师俞樾主持,授学者有高学治、谭献等。一八九一年 二十四岁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刊行。《太炎先生自定年谱》(以下简称《自定年谱》)称本年“始分别古今文师说”。一八九二年 二十五岁纳妾王氏。一八九三年 二十六岁女■生。这一时期完成作品有:《膏兰室札记》四册及《孝经本夏法说》、《子思孟轲五行说》等。一八九四年 二十七岁与夏曾佑相识。夏氏主《公羊》、《齐诗》之说,与章多有辩论。又好佛学,劝章氏购览佛典。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撰《独居记》。一八九五年 二十八岁四月十七日(3月23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五月二日(4月初8日),康有为“公车上书”。十一月,寄会费银十六圆,加入康有为在沪设立的上海强学会。一八九六年 二十九岁撰成《春秋左传读》(初名《春秋左传杂记》)五卷及《驳箴膏肓评》、《砭后证》,驳难清代常州今文学家刘逢禄《左传》不传《春秋》之说。八月九日(7月初1),《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任主笔,汪康年任经理。一八九七年 三十岁一月,离诂径精舍赴沪,任职时务报馆。读谭嗣同《仁学》,“怪其杂糅”,不相许。四月,因不满康有为倡言建立孔教,自称“教主”,遭康氏门徒围攻殴打,愤而离沪返杭。返杭后,与宋恕、陈虬等创办“兴浙会”,为《实学报》和《译书公会报》撰稿。本年发表:《论亚洲宜自为唇齿》、《论学会大有益于黄人亟宜保护》(刊于《时务报》);《变法箴言》、《平等难》、《读管子书后》、《东方盛衰论》(刊于《经世报》);《后圣》、《儒道》、《儒兵》、《儒法》、《儒墨》、《儒侠》、《异术》、《重设海军议》(刊于《实学报》);《译书公会叙》、《论民数聚增》(刊于《译书公会报》)。一八九八年 三十一岁一月,上书李鸿章,末有结果。三月,受张之洞邀请,赴武昌筹办《正学报》,不到一月即离去。七月,在沪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弭兵难》、《书汉以来革政之狱》等。戊戌政变后,为躲避清政府迫害,携家避难台湾,于十二月抵达台湾。一八九九年 三十二岁春,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书信往来,在梁启超主编的《清议报》上发表诗文多篇。六月,应梁启超及留日学生之邀,东渡日东,与孙中山相识。不久离日回国。夏秋间,辑订并出版《訄书》初刻本,收入文章五十篇,由梁启超题名,木刻刊行。冬,在沪任《亚东时报》主笔。本年发表作品有:《答学究》、《客帝论》、《分镇》、《儒术真论》(刊于《清议报》)和《今古文辨义》(刊于《亚东时报》)等。一九〇〇年 三十三岁义和团运动兴起。六月,八国联军进军津、京,清廷决定宣战。七月,参加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断发以表示与清政府决裂。唐才常自立军失败后,思想发生较大转变,撰《客帝匡谬》、《分镇匡谬》,并开始修定《訄书》。一九〇一年 三十四岁往苏州东吴大学任教,宣扬民族民主革命,引起江苏巡抚恩铭的注意。发表《正仇满论》批判梁启超《积弱溯源论》;撰《征信论》批判康有为借今文经学以治史。一九〇二年 三十五岁二月,为避恩铭等人追捕,东渡日本,暂寓横滨《新民丛报》社,与梁启超、孙中山相会。四月,与秦力山等发起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七月,由日本返回故乡杭州,删定《訄书》重刻本。本年翻译出版日本岸本能武太著《社会学》,发表《文学说例》,与梁启超通信谈修改《中国通史》。一九〇三年 三十六岁三月,在上海爱国学社任教,结识邹容、章士钊等。五月,邹容写成《革命军》,章太炎为其撰序,并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与改良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六月三十日(闰5月初6日),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勾结,制造“苏报案”,章太炎被捕入狱。次日,邹容自投入狱。本年发表:《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刊于《国民日报》)、《与刘师培书一、二、》、《释真》(刊于《国粹学报》)。一九〇四年 三十七岁章太炎被判刑三年,邹容被判刑两年。章氏在狱中开始研读佛经。五月,《訄书》重印本在日本出版。冬,光复会成立,推举蔡元培为会长。一九〇五年 三十八岁在狱中继续研读佛经,读《瑜伽师地论》等。二月,《国粹学报》在上海创刊。邓实主编,撰稿人有章太炎、刘师培等。四月三日(2月29日),邹容死于狱中。八月二十日(7月20日),中国同盟会于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一九〇六年 三十九岁六月二十九日(5月初8日),章太炎出狱,孙中山自东京派人来迎,遂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主办民报。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章氏发表演说,认为当前最紧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十月,成立国学讲习会,作《论诸子学》等讲演。清政府下令预备立宪。梁启超在《新民丛报》鼓吹立宪,反对暴力革命。章太炎在《民报》撰文予以批驳。本年发表:《俱分进化论》、《建立宗教论》、《人无我论》、《无神论》、《革命之道德》、《箴新党论》、《衡三老》、《悲先戴》、《哀后戴》、《伤吴学》(刊于《民报》);《与人论朴学报书》、《古今音损益说》(刊于《国粹学报》)。出版《国学讲习会略说》,收入《论语言文字之学》、《论文学》、《论诸子学》三篇。一九〇七年 四十岁继续主《民报》笔政,因《民报》经费问题与孙中山发生矛盾。二月,康有为将保皇党改为国民宪政会。九月,梁启超、蒋智由在东京筹组推动立宪的政闻社。章太炎撰文予以批驳揭露。四月,章太炎与张继、刘师培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亚洲和亲会,主张“反对帝国主义而自保其邦族”。本年在《民报》发表:《社会通诠商兑》、《讨满洲檄》、《中华民国解》、《五无论》、《定复仇之是非》、《国家论》、《官制索隐》。《春秋左传读叙录》在《国粹学报》刊完。撰《新方言》,并开始在《国粹学报》连载。另撰《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双声说》、《国粹学报祝辞》、《与刘师培书六》、《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一、二》等,均刊于次年出版的《国粹学报》。一九〇八年 四十一岁光绪、慈禧死去,溥仪即位。从四月开始,为留学生开设讲坐,讲授《说文》、《庄子》、《楚辞》、《尔雅》等。七月,又为周树人、周作人、朱希祖、钱玄同等单独开设一班,另行讲授。刘师培、何震夫妇受清政府指使,于五月二十四日的上海《神州日报》刊登《炳麟启事》,对章太炎进行诬蔑陷害。章太炎登文予以否认。十月十九日(9月25日),《民报》因宣传革命被封禁。本年发表:《大乘佛教缘起说》、《辨大乘起信论之真伪》、《龙树菩萨生灭年月考》、《排满平议》、《驳神我宪政说》、《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四惑论》、《五朝法律索隐》、《马良请速开国会》(刊于《民报》);《小疋大疋说》上下、《八卦释名》、《六诗说》、《原经》、《毛公说字述》、《刘子政左氏说》(刊于《国粹学报》)。《新方言》在《国粹学报》续完。一九〇九年 四十二岁因《民报》复刊和筹款等事与孙中山发生尖锐冲突。撰《伪民报检举状》,指斥汪精卫等复刊之《民报》为非法,并对孙中山进行攻击。编订《太炎集》,舍弃了一些曾起了重大政治影响的政论文章,追求“俗或末之好”的“传世”之文。本年发表:《与刘光汉(师培)书七》、《原儒》、《原名》、《致国粹学报社书二、三、四》、《庄子解诂》(刊于《国粹学报》)。出版《小学答问》。一九一〇年 四十三岁一月,黄兴在《日华新报》发表《章炳麟背叛革命党人之铁证》,指斥章太炎为清政府特务、革命党之叛徒。二月,章太炎、陶成章等于东京重组光复会,章太炎任正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创办《教育今语杂志》作为机关报,与同盟会正式分裂。夏,黄侃创办《学林》杂志,刊登章太炎《文始》、《封建考》、《五朝学》、《信史》、《思乡愿》、《秦政记》、《秦献记》、《医术平议》等许多重要著作。本年撰定《文始》、《齐物论释》。编定《国故论衡》上卷小学十篇,中卷文学七篇,下卷诸子学九篇。在《国粹学报》发表《驳皮锡瑞三书》,批驳皮锡瑞所撰《王制笺》、《经学历史》、《春秋讲义》三书。对《訄书》再次修订,原件现存北京图书馆。一九一一年 四十四岁继续在东京讲学。十月十日(8月19日),武昌起义。消息传到东京,章氏中断讲学。十一月三日(9月13日),上海发动起义,次日“光复”。十一月十五日(9月25日),章太炎回到上海。在上海国民自治会演说:“宜先认武昌为中央政府。”当黄兴就扩大同盟会问题相询时,章太炎以“革命军兴,革命党消”告之。槟榔屿《光华日报》连续刊载章氏政论《诛政党》。一九一二年 四十五岁一月一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一月三日,中华民国联合会在上海宣告成立。章太炎、程德全被选为正副会长。章太炎发表演说:“本会性质,对于政府立于监督补助地位。”认为“中国本因旧之国,非新辟之国,其良法美俗,应保存者存留之,不能事事更张也”。一月十四日,陶成章在上海被蒋介石刺杀,章太炎与孙中山隔阂进一步加深。孙中山函聘章太炎为枢密顾问。二月七日,章太炎应邀赴南京。在建都问题上,支持袁世凯建都北京的主张,旋即返沪。三月一日,中华民国联合会改名统一党,选章太炎、程德全、张謇、熊希龄、宋教仁为理事,后又与民社等合并为共和党。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篡夺总统职位。冬,任章太炎为东三省筹边使。一九一三年 四十六岁章太炎在长春设筹边使署。三月二十日,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四月十七日,章太炎从长春赶回上海,受到孙中山的欢迎。又前往武昌见黎元洪,“以为联合之图。”五月上旬,通电袁世凯,要求罢黜四凶:梁士诒、赵秉钧、陈宦、段芝贵。下旬,由武汉返回北京。袁世凯授与二级勋章一枚。六月,由京来沪,由蔡元培主婚,与汤国黎在哈同花院举行婚礼。六月十九日,袁世凯通令各省尊孔祀孔。孔教会成立。章太炎发表《驳建立孔教议》,反对定孔教为国教。七月,二次革命爆发,不久失败。八月,章太炎昌着危险返回北京,为袁世凯幽禁。一九一四年 四十七岁被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手定《章氏丛书》,并将《訄书》定名为《检论》,从分卷到内容,都有很大变动。一九一五年 四十八岁仍被幽禁。四月,《太炎最近文录》出版,钱须弥编,收录章氏辛亥以来电文演说。章太炎对此书深为不满。五月,《国故论衡》增订完毕。《检论》定稿,共分九卷,正文六十篇,附录七篇,大半为新写或据《訄书》旧稿重新写定。七月,上海右文社出版《章氏丛书》,铅字排印,两函二十四册,包括《春秋左传读叙录》一卷、《刘子政左氏说》一卷、《文始》九卷、《新方言》十一卷附《岭外三州语》一卷,《小学答问一卷》、《说文部首韵语》一卷、《庄子解诂》一卷、《管子余义》一卷、《齐物论释》一卷、《国故论衡》三卷、《太炎文录初编》文录二卷别录三卷。冬,章太炎口述,吴承任笔述整理成《菿汉微言》。自述“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十二月,袁世凯复辟称帝,申令明年为“洪宪元年”。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一九一六年 四十九岁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愤怒讨伐中死去。六月,章太炎恢复自由。七月,抵上海,受到热烈欢迎。九月,出国赴南洋考察,十二月,回国。一九一七年 五十岁三月四日,章太炎在上海发起亚洲古学会。七月一日,张勋等拥立溥仪复辟。十二日,复辟覆灭。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掌中央大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与国会。九月一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组织护法军,讨伐段祺瑞。章太炎被任为护法军政府秘书长。前往昆明争取云南军阀唐继尧的支持,因唐缺乏诚意末果。一九一八年 五十一岁赴四川,到邹容祠行礼。在重庆等地讲学。又赴湖北、湖南,十月归抵上海。十一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把一九一三年拟定的注音字母公布,注音字母采自章太炎。四川观鉴庐出版《太炎教育谈》。汪太冲编《太炎外纪》出版。一九一九年 五十二岁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章氏丛书》浙江图书馆刊本问世,较上海右文社版新增《齐物论释》重定本、《太炎文录初编》、《补编》、《菿汉微言》三种,校勘颇精,改正了右文社版不少错误。一九二〇年 五十三岁一月至三月,身患黄疸,病卧。六月,热病大作,几死。章太炎由反对军阀割据逐渐演变为赞成军阀割据,提出“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一九二一年 五十四岁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夏,主张“武力统一”的吴佩孚率军南下,打败主张“联省自治”的湘鄂川军,“联省自治”运动遭到打击。《太炎学说》上下卷由四川观鉴庐出版。上卷为章氏一九一八年在四川讲演记录,下卷为一批书札。《章太炎的白话文》出版,吴齐仁编,泰东图书馆铅字排印本。一九二二年 五十五岁黎元洪就职总统,章太炎受勋一枚。宣讲“联省自治”,还主张“南迁武汉”。四月至六月,应江苏教育会之邀,主讲国学,每周一次,共十次,讲题为《国学大概》、《治国学方法》、《经学之派别》、《哲学之派别》、《文学之派别》、《国学之进步》。讲演记录有两个版本,一为曹聚仁所编《国学概论》,一为张冥飞所编《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集》。柳诒徵对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诋孔”的观点提出批评,章太炎公开答复,表示接受,还懊悔“前声已放,驷不追舌”。《章太炎尺牍》出版,上海文明书局铅字排印本。一九二三年 五十六岁三月二日,孙中山在广东宣告大元帅大本营成立,章太炎以为“广东帅府之欲以武力统一西南,亦西南之吴佩孚也”。九月,《华国月刊》在上海创刊,章太炎任社长,欲发扬“国故”,挽救“人心”。一九二四年 五十七岁一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发表宣言,实现国共和作。在国民党右派冯自由、居正的怂恿下,章太炎发表公函,反对国共和作。《章氏丛书》上海古书流通处印本出版。一九二五年 五十八岁三月十二日,孙中山逝世,章太炎撰文祭悼。五卅运动爆发,章太炎发出通电,欲“使水深火热之民,早登衽席”。一九二六年 五十九岁三月二十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篡夺北伐军领导权。四月七日,章太炎在上海组织“反赤救国大联合”,任理事。发出通电,叫嚷“反对赤化”。八月八日,章太炎应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江苏省长陈陶遗聘请,到南京任“修订礼制会会长”。十三日,通电全国,反对蒋介石组织北伐。一九二七年 六十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屠杀。五月至六月,被上海市党部临时执委会指名为第一号学阀,呈请国民党中央加以通缉。七月至十一月,居同孚路赁寓,终日宴坐,兼治宋明儒学,借以惩忿。一九二八年 六十一岁写《自定年谱》,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五十五岁止。一九二九年 六十二岁终年闭门杜客,对国事、学术俱保持缄默。一九三〇年 六十三岁撰《春秋左氏疑义答问》。自称“为三十余年精力所聚之书,向之繁言碎辞,一切芟■,独存此四万言而已 ”。一九三一年 六十四岁五月一日,《国学丛刊》由中国大学出版,章太炎弟子吴承仕编辑。章氏在该刊发表文章有:《与吴承仕论宋明道学利病书一、二》(1917年撰)、《论古韵四事》、《汉儒识古文考》上下等。“九·一八”事变后,通信中多次议论时事,对蒋介石、张学良拱手将奉、吉让予日本不满,也不满粤方乘机倒蒋。一九三二年 六十五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章太炎愤怒之下,北上见张学良。在燕京大学演说,号召青年拯救国家的危亡。秋,赴苏州讲学,组织国学会。章太炎亲撰《宣言》,主张“范以四经”。四经指《孝经》、《大学》、《儒行》、《丧服》。一九三三年 六十六岁民族危机严重。二月,章太炎与马相伯联合宣言(“二老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领土。《章氏丛书续编》于北京发行,章太炎弟子吴承仕、钱玄同校刊,收录著作七种:《广论语骈枝》一卷、《体撰录》一卷、《太史公古文尚书说》一卷、《古文尚书拾遗》二卷、《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五卷、《新出三体石经考》一卷、《菿汉昌言》六卷。一九三四年 六十七岁秋,章太炎由上海迁居苏州。因与“国学会”旨趣不同,另创章氏国学讲习会。一九三五年 六十八岁三月,蒋介石派丁维汾(鼎臣)慰问,并致万金为疗疾费,章即将此款移作章氏国学讲习会经费。四月,开办章氏星期讲演会,共九期,讲题为《说文解字序》、《白话与文言之关系》、《论读经有利而无弊》、《论经史实录而不应无故怀疑》、《再释读经之异议》、《论经史儒之分合》等,一一都有记录单行出版。九月,《制言》半月刊创刊,由章太炎主编。其宗旨是研究中国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一九三六年 六十八岁冬、春间,于章氏国学讲习会授《小学略说》、《经学略说》、《史学略说》、《诸子学略说》,俱有讲演记录刊行。夏,给国学讲习会学生讲完《尚书》。六月十四日,于苏州病逝。时人评为革命元勋,国学泰斗。国民政府令以国葬,葬杭州西湖畔张苍水墓侧。注释:[1] 我国标年方法,辛亥革命以前,用帝王年号计年与干支计年;辛亥革命后,用公元计年。今均采用公元纪年,而于重要事件同时标明农历计年。章太炎寓所——钱粮胡同19号王之鸿钱粮胡同属东城区景山地区,是东四北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三条胡同。胡同自西向东沟通大佛寺东街和东四北大街,长500多米;南侧自西向东依次与钱粮西巷、钱粮南巷、人民市场西巷、轿子胡同相通,北侧与钱粮北巷相通。明代,称“钱堂胡同”,因胡同内有铸钱机构——钱局而得名;清代,胡同内有宝泉局的铸钱机构之一的南作厂,因宝泉局隶属于户部,所铸之钱用于充军饷,故俗称宝泉局为“钱粮局”,胡同亦从俗改称为“钱粮胡同”,沿用至今。钱粮胡同19号,旧时的门牌是12号,在胡同中段北侧,坐北朝南,是一座颇具规模、颇为气派的宅院。今为北京工业大学宿舍,1913年至1916年,袁世凯曾软禁章太炎于此。宅院的街门为“广亮大门”①,大门迎面是一座“座山影壁”②,又称“靠山影壁”;大门外是“反八字影壁”③,又称“撇山影壁”。大门外原有的一对“上马石”经历了历史的风尘,大门前新增的一道“安全门”折射着时代的韵味。章太炎(1869-1936),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名炳麟,字枚叔,幼名学乘,浙江余姚人。因敬慕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更为绛,号太炎。章太炎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跟随外祖父读经,接受启蒙教育;后又在其长兄指导下“一意治经,文必法古”。1890年,赴杭州入“诂经精舍”,师从经学大师俞樾,兼向黄以周、高学治、谭献等著名学者问学,深造七年。甲午战争后,“遭世衰微,不忘经国,寻求政术,历览前史”,同时,开始涉足西学,觅取“学理”。戊戌政变后,因参加维新运动遭通缉,逃到台湾,担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1895年,东游日本,初次会晤孙中山。1903年,在上海因“苏报案”被捕入狱三年。1906年出狱后,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民报》主编。1911年,回国后被聘为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只身赴京声讨袁世凯,被禁锢三年。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既离民众,渐入颓唐”。“九一八”事变后,年过花甲的章太炎再度拍案而起,奔走于京沪等地,呼吁抗日。1935年,为“阐扬国故,复兴国学”,在苏州再办“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章太炎兼革命大家与国学大师于一身,一生特立独行、卓尔不群,鲁迅为之倾倒,说:“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编辑本段]章太炎“三入牢狱”章太炎“三入牢狱”的大致情况是:第一次入狱是因为1903年的“苏报案”。章太炎应蔡元培之邀到上海推进教育会活动,并变《苏报》为江南喉舌。为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论,章太炎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的《革命军》一书作序。日本学者岛田虔次在《章太炎的事业及其与鲁迅的关系》中评论:“在这个改革主义和革命主义的最初论战中,作为革命的争辩家的太炎面目,已毫无遗憾地发挥出来了,而最为轰动的是他在论战中,直呼当代皇帝的名字,骂以‘载湉小丑,不辨菽麦’。”显而易见,这种言论虽然发表在上海的租界内,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震动和愤怒。清政府遂向租界提出控告,租界工部局(警察局)于1903年6月30日上午到报社捕人。章太炎器宇轩昂,明言相告:“余人俱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太炎先生为此付出三年牢狱之苦。第二次入狱是因为1908年的“民报案”。章太炎出狱后即被孙中山迎至日本,由孙中山主盟,加入了同盟会,接任《民报》主编。在章太炎的主持下,《民报》成为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抨击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阵地,“所向披靡,令人神往”。引起清廷的恐慌和仇视。清政府派唐绍仪与日本政府交涉,日本政府出面封禁了《民报》,将章太炎传入警署。太炎先生二入牢狱,时在1908年10月20日。11月26日,东京地方法院裁判厅开庭审讯,章太炎据理辩驳,无懈可击;裁判长张口结舌、理屈词穷。但是,东京地方法院对章太炎仍作出罚金150元或服役150天的判决。鲁迅、许寿裳等人代交了罚金,太炎先生获释。第三次入狱是指章太炎被袁世凯在北京禁锢三年。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死于上海。章太炎怒不可遏,先在上海发表反袁文章,后又只身赴京当面讨袁。“虽经友人力阻,而先生则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遂于八月冒险入京。”章太炎到京后,曾摇着用勋章做扇坠的折扇,径闯总统府,以示对袁世凯的反对和蔑视,大有弥衡击鼓骂曹的气概。袁世凯先将太炎先生拘于共和党本部,继又囚于龙泉寺,最后则禁于钱粮胡同。1916年3月,袁世凯忧惧而死,太炎先生才获自由,又是三年牢狱之苦。在中国近代史上,章太炎是革命先驱,也是国学泰斗。历史学家侯外庐说:“章太炎对于中国学术文化遗产的论述十分丰富。他是古经文学派最后一位大师,同时又是儒家传统的拆散者。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及其矛盾的性格,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太炎先生对待治学就像对待革命一样,充满激情,百折不挠。因为,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化用弘一法师的一句名言——“念佛不忘爱国,爱国必须念佛”,太炎先生则是“革命不忘治学,治学必须革命”。黄季刚在《太炎先生行述记》中说:“其授人国学也,以谓国不幸衰亡,学术不绝,民犹有所观感,庶几收硕果之效,有复阳之望。故勤勤恳恳,不惮其劳”。1908年《民报》被禁,章太炎在东京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专务历学”,“弟子至数百人”。1913年至1916年,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先生又在今钱粮胡同19号续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听讲学子,约100多人,大部分是北京各大学的教员。与此同时,袁世凯雇用一些人组织“孔教会”,以“孔礼”为“国教”,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太炎先生“甚非之”,在钱粮胡同“章氏国学讲习会”门外贴出告示,言明“凡参加‘孔教会’者,不得入内听讲”。1935年9月,太炎先生以年老体弱之身在苏州再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先生授课之时,“听者近五百人,济济一堂,连窗外走廊等地,也挤满了人。”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太炎先生的胸怀,为革命能抛弃私谊,为国学能不计前嫌。刘师培的汉学修养和才华很为章太炎欣赏,他变节投靠两江总督端方曾令章太炎惋惜,他捏造伪证、落井下石更令章太炎愤怒。但是,当1911年刘师培随端方逃往四川被革命军拘留之时,太炎先生则多方营救,发表宣言:“今者文化陵迟,宿学凋丧,一二通博之材,如刘光汉辈,虽负小疵,不应深论。若拘之党见,思复前仇,杀一人无益于中国,而文学自此扫地,使禹域沦为夷裔者,谁之责耶?”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太炎先生当之无愧。J006注:①广亮大门,是北京四合院中等级最高的宅门,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②座山影壁,位于大门内侧,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③反八字影壁,在大门外两侧,两侧墙面的八字影壁与大门呈135度左右的夹角,影壁墙上可雕对称图案。参考资料:《章太炎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选》(章念驰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太炎先生的风骨与品格》(作者张昭军载《光明日报》)

图书目录

訄书前录
客帝匡谬
分镇匡谬
訄书
原学第一
订孔第二
儒墨第三
儒道第四
儒法第五
儒快第六
附:上武论徵张良事
儒兵第七
学变第八
学蛊第九
王学第十
颜学第十一
清儒第十二
学隐第十三
订实知第十四
通忏第十五
原人第十六
序种姓上第十七
序种姓下第十八
原变第十九
族制第二十
附:许由即咎繇说
民数第二十一
封禅第二十二
河图第二十三
方言第二十四
订文第二十五
附:正名集义
述图第二十六
公言第二十七
平等难第二十八
明独第二十九
冥契第三十
通法第三十一
官统上第三十二
官统中第三十三
官统下第三十四
商鞅第三十五
正葛第三十六
刑官第三十七
定律第三十八
不加赋难第三十九
明农第四十
禁烟草第四十一
定版籍第四十二
制币第四十三
弭兵难第四十四
经武第四十五
议学第四十六
原教上第四十七
原教下第四十八
争教第四十九
夏教第五十
订礼俗第五十一
辨乐第五十二
相宅第五十三
地治第五十四
消极第五十五
尊史第五十六
徵七略第五十七
哀焚书第五十八
哀清史第五十九
附:中国通史略例
中国通史目录
杂志第六十
别录甲第六十一杨颜钱
别录乙第六十二许二魏汤李
解辫发第六十三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