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播音学概论研究的内容共分四编,即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发展论。第一编,本质论。力求揭示播音的性质和特征,论述其所具有的创造性、新闻性、艺术性以及反映出的创作特征。论述播音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第二编,创作论。论述播音创作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论述播音创作手段的特征,论述播音创作的基本方法,揭示播音创作的基本规律,阐述播音创作的原则,简述播音创作的分类。第三编,风格论。论述播音风格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播音风格的构成要素,播音风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人民广播播音风格的基本样式和特点。第四编,发展论。简述人民广播的发展概况,展望播音发展的趋势。探讨播音工作继承与创新、借鉴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四、方法由于播音创作活动的复杂性,由于播音学科的边缘性,使得中国播音学的研究不能不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对其进行研究,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方法的确定,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确定富于指导意义的基本的方法;一个是确定针对学科特点的具体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同样也应是中国播音学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在中国播音学的研究中,就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根据中国播音学学科特点,可以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一)系统的方法恩格斯指出:“我们能达到的整个自然界,组成了某个系统,组成了物体的某种共同联系,并且我们在这里把物体一词理解为一切物质现实,从星星开始到原子为止。”播音创作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不仅要考虑到第一个要素的特点,而且还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比如,当我们研究创作主体——播音员的语言表达方式时,就不能不考虑创作客体——听众或观众的收听收看习惯和规律;当我们研究电视解说词的表达规律时,就不能不考虑其画面内容和运动方式,等等。(二)全息的方法由于播音这一创作系统的复杂性,我们在研究时,就必须对其进行立体的透视,把其系统内容要素的所有联系,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对其同系统外的所有关系,以及系统外要素对系统内要素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奏效。比如,当我们研究播音情感的表达时,我们就不能不把播音创作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考虑,看看播音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生活是播音创作的源泉,生活中情感的表达规律正是播音情感表达规律之本。从全息方法考虑,还应该看到,播音情感的表达,不仅是播音员“小我”这个情感,还应该体现党的宣传员这个“大我”所应有的情感,体现出政治水平和政策分寸感。从言语活动的角度来看,还应该体现出语言表达情感所应有的线性规律,时间和过程性规律。全息的研究,就应综合、全面、发展、运动地考虑播音创作活动和所含要素的内外部各种联系。后记:记本书的写作虽告一段落,但对《播音学概论》的研究仍将继续。在探索过程中,总有新发现、新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仍将努力。在此,对培养支持我的学院领导和老师,尤其是张颂老师作序鼓励;对学院出版社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尤其是陈友军编辑、唐红梅、章振兰等同志所直接付出的辛勤劳动,一并表示衷心感谢!作者1998年5月本书前言序姚喜双同志的《播音学概论》,共四编十二章,是他在多年讲授播音导论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研究的成果。姚喜双同志的专著《播音风格探》和《中国播音学》中的《播音导论》部分,都是他很见功力的论作,可以说,本书又是这两项研究成果的扩展和深化,具有学科的开拓性、集成性特点。《播音学概论》从理论上概括地阐释了播音学科的独立性。播音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身发生、发展的轨迹,有人们认识她的渐进过程。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人们的认识又不是被动的,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探讨、研究,才能使认识深化,以便更接近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认识上初起的表层性和后来的偏差性,应该属于主观局限性的必然。这同尼采的“我是太阳”,同维特根斯坦的对“日常语言”的崇拜,完全是两回事。盲目的认识和主观的意志,是理论研究、特别是学科规律研究中的禁忌,它们会导致浅薄的满足和个人的膨胀,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会越来越远。《播音学概论》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而达到了科学的层面。《播音学概论》把握了本学科应用理论的精义,并给予了美学理想的观照。人们有一种错觉,以为“应用”不过是操作,似乎与“理论”、“美学”没有什么关联。对播音,这种认识更是由来已久,至今还颇有市场。我国的“重文轻语”现象,表现得相当突出,就在广播电视界,也存在着“写一篇稿件”比“播一篇稿件”高明的看法,“重写轻播”的思想十分盛行。多年来,研究“写”的理论汗牛充栋,而研究“播”的理论实在太少。有些同志对研究“播”的文论极少关心,从不涉猎,却武断地下结论:照稿子念比写稿容易。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对“播”的理论都会嗤之以鼻,要是再谈其中的美学理想,就更觉得是痴人说梦了。《播音学概论》对此从正面进行了论述,把基础理论和美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许多创见,表现了很强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使本书不但具有系统性而且在学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播音学概论》在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体现了学科的前沿性。播音学科的发展,是多侧面、多层次的,每年都有一批论著问世。由于她同许多相关学科都互相关联,又互相促进,所以充分了解相关学科的动态就显得重要而紧迫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学、艺术学、传播学、美学等,都在迅速发展、充实、深化。播音学的研究不能闭目塞听,不能孤陋寡闻,在广泛认知、多点透视的有效范围中撷英取华,才可能吸收有益的观点、材料,丰富本学科的内涵,促进本学科的成长。但是这种吸收,不是貌合神离的摘引,更不是失去主体的俯就。前沿性既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提升,又是以完善本学科为目的的新的生长点的确立。在这一方面,《播音学概论》实现了继承与创新、厚积与薄发的融汇,值得一读。广播电视的有声语言,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社会时代的展现,其社会功能、价值体系,存在着时空运行多样态势,需要大量的艰苦探索。下个世纪,应该是竞争的世纪、美学的世纪,人文景观的壮丽风貌五彩续纷,我们不能止步,我们不会止步,播音学将以自己众多的新成果奉献给新的世纪。《播音学概论》的出版,是播音学的一个新收获。说一点感想,既表示祝贺,也表达心愿,是为序。张颂1998年5月13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