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如果从甲骨言语时代算起,则少说也有3000年了。但说到书法,总又离不开文字。文字一般都认为是仓颉所造。其实,仓颉只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删定归一而已。任何文化现象的流变发展,总难说是一人之功,证之中外古今,无一例外,那么,仓颉之前怎么样?据说是伏羲画了一张八卦图,有人以为那才是中国文字之始。但,结绳而作的说法在中国也颇流行。这一推,又往上推进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绳也好,图也罢,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字,总是古人记事的一种工具,不失为原始的文字。但也只是文字而已,当、时人必没有想于其中求美观佳妙。即使仓颉所造之古文,也未必有多少求美求善之意。宋代郑樵《通志略》载仓颉《石室记》说,仓颉北海墓中有其藏书室,其中有28个字,当时无人能识,到秦代李斯,才认出其中的8个,是上天作命,皇辟迭王。可不可信尚成问题,即便可信,也只说到了文字,与书法相去尚远。所以,甲骨文能前应该只是文字的时代,书法或书学是谈不上的。古今有人穿凿附会,未免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