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文明史著作,时间跨度100年,从19世纪留给人类社会的问题谈起,分别讲述了美国、欧洲以及俄罗斯在一个世纪里不同的发展道路;同时,这也是一部国际关系理论著作,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新时期”的一些主要特征、20世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及其主要的理论。作者没有拘泥于对历史事件、社会思潮以及国际关系理论的单纯叙述,而是站在这些碎片之上,“由果求因,希望能从社会发展的既成事实中找出一些规律来,不求面面俱到。”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陈乐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冯绍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刘靖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综观令人眼花缭乱的20世纪不免会引起一些思索-美国何以兴?苏联何以衰?作为近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欧洲向何处去?为什么20世纪资本主义不但没有如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预言的那样走向腐朽和衰落,反而有所发展?为什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生存了七十年后幡然易帜,而且其后的俄罗斯八年之后未走出危机?“全球化”以来,传统意义的各国无产者没有见到团结起来的迹象而资产者却以各种形式联合起来了,这是为什么?谜底极为复杂,因为这些问题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而且存在着多个探讨的角度。本书中作者们尽量透过科技、经济、政策和制度等外层的硬壳,深入探讨问题的核心。并且,试图由此透视出,今后中国的走向不可避免地要对世界局势发生重林的影响。本书最精彩之处,在于作者用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说为理论架构,探讨了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发展道路及其兴与衰的原因,总结了人类文明在20世纪所取得的成功的经验和所经历的失败的教训。作者认为,综观20世纪的社会变迁,归根到底有两大动力,即求发展和求平等。“前者导致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突飞猛进,后者导致改良和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