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意图是从学术史的角度来陈述、分析美国中国史研究的演变。为什么不冠之为“汉学史”或“中国学史”?这还得从“汉学”和“中国学”的概念说起。学术界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是“sinology”这一译名,以及“汉学”与“中国学”的区别。大致说来有以下三种看法:一是将“汉学”等同于“中国学”;二是认为“汉学”与“中国学”虽都指海外的中国研究,但所指的时期和包含的内容各不相同;三是反对译成“汉学”,一律改称“中国学”。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学者习惯于把海外对中国的研究称为“汉学”,并将“汉学”与“中国学”等同起来。王景伦在《走进东方的梦——美国的中国观》中就如是说:“汉学(sinology)亦称中国学(chinastudy),作为外国研究中国的一门学问,最初是在英国发展兴起的,二战后,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美国遂成为西方‘中国研究’的中心。”①显然,王景伦所称的国外汉学研究最初兴起于英国的判断是一种误读,它至少忽视了传教时期意萄法籍传教士对海外中国研究所做的贡献,但他所提出的“汉学即中国学”的主张,却是许多学者所认同的。在他们看来,汉学作为国外系统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等诸方面”的学问,作为“东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称之为“中国学”(theChineseStudies)。应强调的是,在主张“汉学即中国学”的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注意到了海外中国研究内容的历史演变。他们在肯定“汉学”与“中国学”两概念同一性的前提下,对两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适用性,作了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