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一)剑术发展简况我国剑术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代已有关于剑术的记载。如孔子《家语》:“子路戎装见孔子,拔剑而舞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庄子《说剑篇》:“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提出了后发先至的剑术理论。又传说越女剑术之道“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内实精神,外示安详,……布形候气,与神俱往,……纵横逆顺,直复不闻。”精辟论述了剑术中动静、虚实、攻守、顺逆的关系,可以认为是我国古代剑术理论的高度概括。汉、魏以来,剑术盛行,时人以佩带宝剑为时尚。史记《淮阴候列传》载:韩信少年落拓时,犹好带刀剑,可见一斑。李唐盛世,剑术发展盛极一时,熟为人知的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绘声绘形地表现了当时剑术的神妙,其中“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成为后世对剑术极度赞誉之词。自唐以后,剑术虽继续有所演进,但无专门著作,剑术流传仅凭言传身教,从而影响了剑术的进一步发展。本世纪初,我国剑术有了较为突出的进展,出现了多种专著,其中有《武当剑术》(宋唯一,1922年)、《八卦剑学》(孙禄堂,1927年)、《武当剑法大要》(黄元秀,1931年)、《太极剑》(陈微明)、《昆吾剑》及《青萍剑》(姜容樵等)等,使剑术技艺得以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百业振兴,作为民族体育项目的武术,包括剑术在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各种武术比赛中,剑术被列为主要比赛内容之一,中国武术研究院还制定了剑术竞赛规则,更促进了剑术的进一步发展。(二)孙式太极剑的由来及风格特点孙式太极剑是先祖孙禄堂先生晚年编创的一套剑术。该剑是先祖精研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并冶三家于一炉后,博采众家剑术之长,本太极阴阳动静之体而编创的。该剑套路动静分明,沉稳轻灵兼具,势停而劲与意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