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第16卷 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

神经病学(第16卷 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

神经病学(第16卷 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

定 价:¥50.00

作 者: 王新德总主编;魏岗之主编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丛编项: 神经病学
标 签: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ISBN: 9787801576019 出版时间: 2003-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0cm 页数: 238页 字数:  

内容简介

  南书是由人民军医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内容最为全面系统的大型多卷南高级参考书《神经病学》中的一卷,由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魏岗之教授主编。南书共分二十章。分别介绍了髓鞘的生理和脱髓鞘的病理生理,脱髓鞘性疾病的CT和MR工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席表现、伴发的精神症}吠、帼关脑脊液改变和免疫学异常、各项电生理改变以及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此外,还介绍了多种脱髓鞘性疾病,如视神经脊髓炎、同心圆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脱髓鞘性弥漫性硬化、胼胝体变性、脑白质营养不良以及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等。南书博采众家之长,充分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是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的重要参考读物。市书可供神经病学、精神病学、遗传学的临席工作者、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市科生、研究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王新德,1924年11月生于浙江上虞,1950年上海医学院毕业,1956年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副博士学位。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卫生部北京医院脑系科副主任、主任,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华医学会第20~22届理事会理事,中华神经病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学会前主任委员,全国脑血管病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成员,《中华神经科杂志》名誉主编和常务编委,《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主编,世界《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杂志》编委,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研究委员会委员等。从事神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近50年,对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老年神经病学和神经心理学有较深的研究。其中“汉语失读症、失写症、镜像书写及失语症的研究”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临床记忆量表”的制订,获中国科学院技术进步三等奖;“帕金森病临床研究”获局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代表性著作有《脑血管疾病》、《老年神经病学》等。国内外发表论文110余篇,主要有《复发性脑局部缺血发作》、《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和《我国失语症患者的失写症研究》等。魏岗之,1933年3月出生于湖北武汉市。1956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历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宣武医院神经科主任,卫生部属宣武医院临床药理基地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全国脑血管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专家领导小组专家,卫生部医疗技术咨询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内科杂志》编委及其他近10种医学期刊及学报编委。从事临床神经病学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40多年,对脑血管病、脑囊虫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及脱髓鞘性疾病有较多的研究,其中包括华北地区4万余人中枢神经系统囊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脑囊虫病1400例临床研究,首次使用免疫印迹技术诊断脑囊虫病,“内皮素-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作用及大鼠在休克状态下微循环变化的研究”等论文具有较大影响,多次被国内外同行引用。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及多次局级奖项。曾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参与撰写神经科专著8部,并作为一些译著主审。本书是由人民军医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内容最为全面系统的大型多卷本高级参考书《神经病学》中的一卷,由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魏岗之教授主编。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髓鞘生理和脱髓鞘的病理生理改变
第一节 有髓纤维的结构和功能
一、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
三、Ranvier结
四、有髓纤维的冲动传导特征
五、轴膜的结构
六、有髓纤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节 脱髓鞘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一、脱髓鞘的类型
二、冲动传导的异常
三、异常传导的生理机制
四、外源性因素对传导的影响
五、阻滞因素
六、恢复的可能机制
第二章 脱髓鞘性疾病的cT和MRI诊断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
一、影像学表现
二、鉴别诊断
三、脊髓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
第三节 同心圆性硬化
第四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第五节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病
第六节 弥漫性硬化
第七节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第八节 球样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
第九节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变性
第十节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第十一节 佩一梅病
第十二节 亚历山大病
第十三节 放射损伤性白质脑病
第四节 缺氧性白质脑病
一、影像学表现
二、鉴别诊断
第五节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
一、影像学表现
二、鉴别诊断
第十六节 动脉硬化性皮质下脑病
一、影像学表现
二、鉴别诊断
第十七节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第十八节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一、影像学表现
二、鉴别诊断
第三章 多发性硬化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概述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的地理及人群分布
一、地理分布
二、人群分布
三、其他特征
第三节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及患病率
一、发病率
二、患病率
第四节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一、病毒感染
二、遗传背景
三、促发因素
第五节 多发性硬化的病程和预后
第四章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
第一节 发病原因
一、环境因素
二、遗传因素
三、免疫因素
第二节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一、历史
二、方法
三、病理
四、意义
第三节 发病机制
一、细胞免疫
二、体液免疫
三、多发性硬化可能的发病机制
第五章 多发性硬化的病理研究
第一节 经典的多发性硬化的病理特征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病理特征
第三节 同心圆性硬化病理特征
第六章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
第一节 临床表现
一、一般资料
二、首发症状
三、主要症状和体征
四、视神经炎、视神经脊髓炎和亚洲国家的多发性硬化
五、多发性硬化的变异型
第二节 诊断和临床分型
一、诊断的条件
二、诊断的标准
三、临床分型
四、多发性硬化的分级和辅助诊断量表
第三节 鉴别诊断
一、拟诊多发性硬化时的鉴别
二、与其他脱髓鞘性疾病鉴别
三、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第四节 病程和预后
一、临床病残及活动性的观察
二、病程和影响因素
三、预后
第七章 多发性硬化所伴发的精神症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表现形式
一、智能障碍
二、情绪障碍
三、人格改变
四、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第三节 其他与精神病学有关的问题
一、癔症
二、病前人格
三、情绪因素对本病的影响
第八章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改变与相关免疫学异常
第一节 脑脊液细胞学
一、细胞计数
二、细胞种类
三、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
第二节 脑脊液蛋白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鞘内合成
一、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二、鞘内合成
三、不同类别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合成
四、鞘内合成与MS的临床过程
第四节 寡克隆区带
一、寡克隆区带的检测方法
二、寡克隆区带的来源
三、寡克隆区带的临床相关性
第五节 自身抗体与体液免疫
一、髓鞘相关特异性抗体
二、其他自身抗体
三、抗病毒抗体
四、免疫复合物和补体
第六节 细胞免疫与细胞因子
一、促炎性与细胞因子
二、多发性硬化病程中出现下调的CK
三、其他细胞因子
第七节 黏附分子
一、ICAM-1与VCAM-1
二、整合素类AMs
第九章 多发性硬化的电生理改变
第一节 瞬目反射
一、检查法及正常波型
二、瞬目反射传导通路
三、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第二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一、检查和记录方法
二、正常波型及正常值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的特征及其神经起源
四、影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因素
五、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第三节 视觉诱发电位
一、刺激与记录方法
二、正常波形
三、多发性硬化时的改变
第四节 体感诱发电位
一、刺激技术
二、体感诱发电位的记录
三、体感诱发电位的正常波形及其测量
四、体感诱发电位的神经发生源
五、多发性硬化时SEP的改变
第五节 运动诱发电位
一、方法
……
第十章 多发性硬化的一般治疗
第十一章 多发性硬化的药物治疗
第十二章 视神经脊髓炎
第十三章 同心圆硬化
第十四章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第十五章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第十六章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
第十七章 脱髓鞘性弥漫性硬化
第十八章 胼胝体变性
第十九章 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
第二十章 脑白质营养不良
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