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研究的基本路径
第二章 刑事诉讼理念
一、实体正义理念
(一)位阶排序
(二)关于保障无辜
(三)关于惩罚犯罪
(四)关于罪刑相适应
二、程序正义理念
(一)程序正义问题的产生
(二)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刑事诉讼原则
一、刑事诉讼原则的价值
(一)刑事诉讼原则释义
(二)刑事诉讼原则的地位和价值
二、刑事诉讼原则体系
(一)研究视角与方法
(二)刑事诉讼原则体系的层次性
三、程序法定
(一)程序法定原则的要求
(二)外国关于程序法定原则的立法与适用
(三)程序法定原则的理念基础
(四)程序法定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四、司法独立
(一)司法独立原则的立法、适用及基本要求
(二)司法独立原则的理念基础与制度价值
(三)司法独立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五、国家追诉
(一)实行国家追诉的历史必然性
(二)国家追诉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六、无罪推定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形成及其理念基础
(二)无罪推定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七、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
(一)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释义
(二)关于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立法与适用
(三)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价值与制度基础
(四)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与我国刑事诉讼
八、程序参与
(一)程序参与原则的基本要求
(二)外国关于程序参与原则的立法与适用
(三)程序参与原则的功能评析
(四)程序参与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九、有效辩护
(一)有效辩护原则释义
(二)外国关于有效辩护的立法
(三)有效辩护原则的理念基础
(四)有效辩护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十、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
(一)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原则的理念基础
(二)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原则与我国刑事
诉讼
十一、程序公开
(一)程序公开原则释义
(二)外国关于程序公开原则的立法
(三)程序公开原则产生的理念基础及其制度价值
(四)程序公开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十二、社会参与
(一)社会参与原则释义
(二)社会参与原则的价值基础
(三)社会参与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十三、诉讼及时
(一)诉讼及时原则释义
(二)诉讼及时原则的表现
(三)诉讼及时原则的理念基础
(四)诉讼及时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十四、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
(一)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释义
(二)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的适用
(三)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的例外
(四)一事不再理(禁止双重危险)与我国刑事诉讼
第四章 刑事诉讼基本要素
一、刑事诉讼主体
(一)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
(二)刑事诉讼主体之确定
二、刑事诉讼客体
三、刑事诉讼行为
(一)刑事诉讼行为含义之界定
(二)刑事诉讼行为分类
(三)刑事诉讼行为的效力
四、刑事诉讼条件
(一)刑事诉讼条件的分类
(二)刑事诉讼条件的效果
(三)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
第五章 刑事诉讼构造
一、刑事诉讼构造概述
(一)刑事诉讼构造释义
(二)刑事诉讼构造的构成要素
二、外国关于刑事诉讼构造的理论
(一)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
(二)格里费斯的争斗模式与家庭模式
(三)达马斯卡的刑事诉讼构造理论
(四)戈德斯坦的弹劾模式与纠问模式
三、外国刑事诉讼构造
(一)纵向构造
(二)横向构造
四、诉讼构造理念与我国刑事诉讼构造
(一)调整诉讼构造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二)我国刑事诉讼构造之完善
第六章 刑事诉讼程序
一、审前程序的理念与原则
(一)司法权保障原则
(二)令状原则
(三)任意侦查原则与强制侦查法定主义
(四)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
二、审判程序的理念与原则
(一)直接、言词审理与传闻证据法则
(二)集中审理
(三)证据裁判
(四)自由心证
(五)不利益变更之禁止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