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红学:1954

红学:1954

红学:1954

定 价:¥35.00

作 者: 孙玉明著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红楼梦

ISBN: 9787501321834 出版时间: 2003-1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3cm 页数: 331 字数:  

内容简介

  对“红学”诸多问题的论争,形成了红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论争,学术就难以向前发展,“红学”也不会显得如此热闹非凡。本书是对《红楼梦》研究批判的杰作。本书采用了史书常用的纪传体例,既以重要人物为主分出章节,每一章都以人物的活动线索为经纬叙述事件。孙玉明,男,汉族,1961年生,山东省诸城市人。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文学学士。1989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2001年10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在职博士研究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并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等职。至今已发表、出版学术论著、小说、剧本、古籍整理及译作约800余万字。本书作者历时数年,以令人信服的翔实史料,较为科学的写作手法,客观而全面地介绍了1954年秋“《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发生的前因后果。通过对知识分子群体在这场运动中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言论的回顾与剖析。指出运动规模的扩大,花样的翻新与知识分子阶层的积极参与的有起接的关系,面对历史的叩问与现实的责任,知识分子自身应作深刻的反思。本书立意积极进取,叙事客观公允,在唤取良知和责任的同时,为我们研究建国初期学术思想史,特别是“红学”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作者简介

  孙玉明: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孙玉明:曹雪芹活了四十岁也罢,活了五十岁也罢,咱们知道他的都只是些零零星星、点点滴滴的东西。好多是解不开的谜《红楼梦》又是一部未完的作品,正因为它有魅力,大家要去解这谜,越解谜越多,越有吸引力。许许多多的大学者,都加入红学研究队伍中来,不是说能搞《红楼梦》就能成为大学者,而是他本身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文学修养,他才有《红楼梦》的研究,历史上熟悉的人物像蔡元培先生,胡适之先生俞平伯先生,到后来的周汝昌先生冯其庸先生,李希凡先生等等。甚至于说咱们政治领袖的参与,更把这个红学热潮给掀起来,就是说有许许多多《红楼梦》爱好者在,爱好《红楼梦》不是别人能煽呼起来的,我在这儿推销一个产品,我做什么广告,而是《红楼梦》本身具备这样的魅力,为广大的读者所认同,所喜好,所以说红学的形成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红楼梦》有许多谜,曹雪芹有许多谜,《红楼梦》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那么有许多人,就是说作者在前面有一个误导就是说“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这种情况下,有好多人,就要去索隐《红楼梦》背后隐去的真事到底是什么,然后就出现了种种说法。

图书目录

    第一章俞平伯误入“红尘”
   一、人生路上的“错误抉择”
   二、从《红楼梦辨》到《红楼梦研究》
   三、引火烧身的《红楼梦简论》
   第二章两个小人物意外走“红”
   一、《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二、《评》
   三、一举成名天下知
   第三章毛泽东亲自发动井领导了这场运动
   一、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二、运动终于爆发
   三、他一直控制着运动的方向
   第四章他们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贵族老爷”冯雪峰
   二、批判运动中的胡风
   第五章《文艺报》成了替罪羊
   一、“替罪羊”罪有应得
   二、万炮齐轰《文艺报》
   三自相戕戮自张罗
   四、“丁、陈事件”的导火索
   第六章风暴中心的俞平伯
   一、“红极一时”反招祸
   二、一次奇特的座谈会
   三、他陷入了风暴的中心
   四、风暴中的孤独者
   五、严寒中的一丝温暖
   第七章胡适与“新红学”
   一、“新红学”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二、破“旧”立“新”的《红楼梦考证》
   三、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
   四、“作茧自缚”的“自教传说”
   第八章“胡适思想”批判
   一、他注定了被批判的命运
   二、阵容强大的批判大军
   三、大洋彼岸的胡适
   第九章运动中的几个“难友”
   一、周汝昌引火烧身
   二、顾额刚“在劫难逃”
   三、文怀沙“罪有应得”
   四、吴思裕的惶恐
   五、王佩湾的人生悲歌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