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我眼前的是一部不寻常的书稿,它是由我的学生张亚斌写的,这个来自西部黄土地的年轻学人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权且不论这部书写得怎么样,单就他的这种精神来说,就够让人颇受感动的,毕竟在如今这样一个知识功利化、学术商业化的时代,能安心坐冷板凳的人不多了,而我的这位学生恰恰就是这样一位甘坐冷板凳的人。他在大西北那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中,孜孜不倦,矢志追求,锲而不舍,可以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真可谓精神可嘉,后生可畏。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勤奋而又用功的学生感到骄傲和欣慰。由于此,对于他的这部书格外看重,所以,当我打开他的《影视艺术鉴赏通论》书稿时,我的心情非常不错。影视艺术鉴赏是一门容易被人忽略的学问,也是一门远离主流学术圈的边缘学科。在我的印象中,国人自己做的同类著作,或倾向于单纯的人门式的导读,或侧重于学究气浓郁的抽象表述,都存在有一定程度的偏颇。想来,这可能与中国影视艺术界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之间的剥离有关。在中国的影视艺术界中,创作者的傲慢,使他们常常漠视了理论的关注,进而导致了创作视野的一些障碍;而研究者的清高,则使这一人群疏于实践的体验,进而造成了研究立场的某种局限。张亚斌的《影视艺术鉴赏通论》却是一个例外。它同样具有相当的学术深度,但又同时与那些有传统学术观念的学人完成的专著有所不同。因为长期从事影视创作实践,所以,它对于影视艺术行业中的技术性把握比较透彻,这种透彻反过来,更拓展和加深了他在本书中对影视艺术的那种充满智慧性的阐释。同时,毕业于中文系的张亚斌,由于其艺术理论的修养也比较丰厚,结果这种修养的丰厚,又使得他对影视艺术实践的观察及操作,具备了理性的高度。创作者与研究者身分的合二为一,使得本书与同类著作相比,具备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我读完此书稿后的第一感受。我读完《影视艺术鉴赏通论》的第二个感受是:此书在纯理性的外壳下,对构成影视艺术文本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做出了一个全面、深刻的剖析;在感性的审美方式中,本书对于影视艺术特定的情感与精神的传达和观察,细致而又准确。这种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使得本书对于影视艺术的基本架构及相关一切的描述,相当明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更具深度的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或者说更贴切的接近影视艺术真实的途径。名为鉴赏,其实本书对于影视艺术的创作者、接受者以及批评者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