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有句成语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大凡要把事情办成功,都不能不考虑名正言顺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提出制定企业破产法的建议时,国务院许多好心的同事劝我:“干嘛非叫破产法呢?多难听!不如改个名字,企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振兴法或者企业整顿法,听起来不刺耳。些事用“振兴”、“整顿”等字眼去表达,都不准确,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本书就是带着经验主义的体会来研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结果发现,国有企业私有化也是个绕不开的问题。曹思源,新中国第一代民间学者,涉猎政治、经济、法律、思想诸领域及相关咨询事务。大学毕业后任国营药厂工人、地方党校教员,研究生毕业后供职于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研究中心、国各院办公厅及国家体改委;1988年下海,创建民办社会科学研究及咨询顾问机构,1997年当选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常务理事,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影响中国新世纪的50位名人”之一,2001年被《远东经济评论》评为“亚洲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