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中,只有客家言不是以方言所在的地域名称来命名、而是以说这种方言的民系的名称来命名的。诚然,一方面,说这种方言的人一般都被作客家人,他们自己大都也是这么认同的;另一方面,目前客家方言的分布格局是明代未年、清代初年及此后客家人的迁徙形成的。客家理论的奠基人罗香林在他的《客家研究导论》(1933)中说,客家人是汉民族的副产品分,其先民大都原籍中原,从晋代永嘉之乱以来,在历史上的几次大动荡中逐步南迁,并终于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形成客家人的基本住地,也形成了一个在语言、文化、风俗等诸方面都有逢己独有特征的民系。明末清初以及清同治以后,客家人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迁徙,并形成了今天客家人的面貌。罗氏的理论产生以后,对学术界的影响很大。不仅历史学界接受了他的理论,语言学家们在给汉语方言分区时,也全盘接受了他的理论。直到现代的的汉语教科书,还在转述着罗氏的客家迁徙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