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哲勋,男,生于1936年2月,湖南汨罗人,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1959年1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一直在该系从事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学术顾问、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顾问。在从事课程(教材)研究的19年中,经济深入中小学,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将调查研究、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潜心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课程理论体系。TOP目录 第一编 课程的基础 第一章 课程的本质和类型第一节 课程的历史形态第二节 多种课程定义产生的原因第三节 现代课程概念的探讨第四节 课程的类型 第二章 课程理论客观基础第一节 “三因素”制约课程的辨证分析第二节 树立“育人为本”的课程思想第三节 课程设计思想的分歧 第三章 课程理论基础第一节 课程的心理学基础第二节 课程的社会学基础第三节 课程的哲学基础 第四章 课程理论流派第一节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第二节 要素主要课程理论第三节 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第四节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第五节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第六节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第七节 课程理论流派研究的启示第二编 课程的构成 第五章 课程目标第一节 课程目标概述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设计第三节 课程目标的表达 第六章 课程内容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概念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构成第三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第四节 课程内容的组织 第七章 课程中的学习活动方式第一节 学习活动方式的意义第二节 学科课程中学习活动方式的构成第三节 活动课程中学习活动方式的构成第四节 综合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 第八章 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概念和属性第二节 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第三节 课程结构优化原理第四节 课程模式 第九章 课程设计的方法论 第十章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设计 第十一章 教材的编制第三编 课程系统的运行 第十二章 课程系统运行的协同性 第十三章 课程实验 第十四章 课程评价 第十五章 课程管理 第十六章 课程改革 第十七章 新世纪课程发展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TOP 其它信息 装帧:平装页数:534 版次:1版开本:16正文语种: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