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散文随笔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臆说前辈(三联书店上榜图书)

臆说前辈(三联书店上榜图书)

臆说前辈(三联书店上榜图书)

定 价:¥14.00

作 者: 陈四益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020042456 出版时间: 2003-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268 字数:  

内容简介

  书中写了十九位老师:德高望重的校长陈望道训示:单单罗列材料,不是研究。系主任朱东润告诫新生“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作家不是中文系培养的”。蒋天枢先生上第一堂课,要每个学生写份履历,“在我的箱子里,至今保存着我教过的历届学生的履历。我一直记得他们,他们也一直记得我……”张世禄先生授课,板书工整漂亮,东写一个字,西写一个词,一节课讲完,黑板上是一篇完整的笔记。刘季高先生讲宋词,没讲义,口袋里摸出一张小纸片,用苏北口音抑扬顿挫地吟诵。不过,《臆说前辈》并不只是为了细说复旦这些著名教授的讲课风采,“牵动我记忆的始终是那些如嚼菜根的苦涩”,“从一代学人经历的坎坷和我们后辈对师长的追念中,可以引出多少可怀、可思、可叹、可悲的教训啊!”比如刘大杰先生,因为在“文革”中修改《中国文学发展史》,被指缺了骨气。四益先生有许多地方写到刘大杰:1965年,毛泽东在上海召见刘大杰,说他读了《中国文学发展史》,觉得“有些问题讲得不对”,并同刘大杰上下古今谈了许多文学史上的问题,萌发了他再次修改文学史的念头。及至“文革”,刘大杰用“儒法斗争”来解释全部中国文学史,曾有人劝他:“你这样做,身后怎么过得去?”他回答说:“我不这么做,现在就过不去”,“相逼甚急。”对于这位老师,陈四益批评他过于看重名位,易于趋时,但也同情他“在许多人靠整垮别人,甚至整死别人来铺设自己晋升的阶梯时,对一个违心修改自己的著作以求苟全的学者,又何必苛求呢?”进而提出“如果我们真的造成了允许百家争鸣的空气,如果没有那种逼迫学者改变自己学术见解的政治氛围”,刘大杰这样的悲剧会出现吗?比如对赵景深先生,读过鲁迅的我们,总是有点“鄙视”的,因为鲁迅先生曾经尖刻地批评赵先生将“银河”翻译成迢迢“牛奶路”。而在陈四益的《记忆中的赵景深先生》一文中,我们读到,“陈子展先生(中国文学史家,1933年起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笔者注)以湖南人的耿直贸然说道:‘赵景深的英文是自学出来的,没人给官费留学。’鲁迅听后默然,再不提‘牛奶路’的话头。”“文革”中,在一次“学习”会上,有人追问赵先生为什么只有中学学历而能做到大学教授。换在今天,这或许是一个友好的询问自学成才的提问,而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却是一个怀疑人侮辱人的问题,和善的赵先生以令人心酸的黑色幽默回答:“学历是我伪造的。假文凭很容易做...[更多内容]

作者简介

  陈四益,上海人,自称“年过耳顺而犹未顺”,笔锋尖锐,对世俗腐恶和官场弊习毫不容情。他善读书,更善用书,古典今闻,看似信手拈来,其实都富含深意。尤其是他与丁聪的合作,文图相生,别成格调,被称为"《读书》杂志开篇或收篇的风景"。

图书目录

怀师
关于刘大杰先生
应付批斗
传纲之死
黄文几先生
朱东润先生
记忆中的赵景深先生
公今度
吴剑岚先生
王运熙先生
刘季高先生
《澹园诗词》勾起的回忆
沉重的记忆
泪尽胡杨
寻找绀弩
“小丁”解
漫话丁聪
又是一条好汉
我与丁聪
丁聪的房子
黄永厚和他的画
黄永厚其人其事
画画儿的黄永厚
读画
请同叶芝余商量
我要骂人了
尚未闻道
开口是美
钓稿
严文井说八股
服执中述“十拒”
一篇未发表的遗文
萧悭一面
李普的书
韩羽
我读《思痛录》
别把烦恼带回家
零思碎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