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Being 汉译困难与西哲学之根本差异
第一节 Being 在汉语翻译中遇到的困难
第二章 Being 应当译之为“是”基本依据
第三节 是与是者、名词之是与动词之是
第四节 “是”的译法事关对整个西方哲学的理解
第五节 从“是”的角回看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异
第二章 系词“是”的诸种哲学和形而上学意义
第一节
中文“是”也有西文to be的那些哲学意义
第二节
“有”与“是”差异
第三节 “存在”=“X”是“X存在“
第四节 实体”=“S是”,“第一实体”=“这是”
第五节 “本质”=“是什么”或“是其所是”
第六节 “本体”非“是”莫属
第三章 中国哲学接受和理解西方是论的方式
第一节 “是”与金岳霖道论中的“道”
第二节 “是”与冯友兰新理学之“理”
第三节 “是”与心性学家的“心”
第四节 “是”与唯物论者的“物”
第五节 教西方哲这说汉语,让西方哲中国化
第四章 “是”的二重性含义与哲学与科学的区分
第一节 “是”的行为贯穿在人一切活动中
第二节
凡物莫不为是者,不是者等于元
第三节
是者之是:人同世界的对象性关系
第四节
是和是者区分:“是本身”和“是什么”
第五节
哲学问题:是者为什么是?
第六节
哲学一与般科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分
第五章 是的问题:从“是什么”到“如何是”
第六章 是的哲学用法和哲学命题结构
第七章 从“它是”到“我是”主体性转向
第八章 黑格尔的思辨是学——辩证本人本论
第九章 对马克思感性存在论的几点论证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