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之前,罗曼·罗兰一直默默无闻,深居简出。50岁以后,罗曼·罗兰声名鹊起,成为整个欧洲争论的焦点。争论伴随着他的后半生,直到他孑然一身走完人生之路,仍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罗曼·罗兰逝世后,有关他的评论更是众说纷纭。然而,文学艺术界的口诛笔伐并没有击败罗兰,他注定要为世人所理解。茨威格,梦一般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孕育出的文学天才,一位深邃的世界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用生命去感知并促进个体之间、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对未知世界、个人命运充满无尽好奇与创作的激情,心理分析的方法悄无声息地融入他的作品之中,探寻人类内心深处跌宕多变的激情,关注个体的痛苦与顽强不息的挣扎,这使得他的作品跨越了国别与民族的界限,在世界各地的读者心中点烯人性之光,并成为他们汲取人生哲思的无尽源泉。他用自身的生命与苦难时代抗争的不屈恣态也永远留在了纷繁的历史记忆之中。我们曾经敬奉之至的多少座丰碑都已坍塌破碎,被动荡夷为平地;罗曼·罗兰树起的丰碑却挺过枪林弹雨,穿过唇枪舌剑,傲然屹立。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在这个骚动的世界上,一切具有自由灵魂的人们,都可以到这儿寻求安慰。他的著作经过高温熔炉的反复冶炼,盈溢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以及对人类无限深情的眷爱。他恰像一具精致的小提琴,既能弹奏出无限温柔与和谐嫩口天婴般的妙唱,也能加入到庞大乐队中合奏出汪洋大海汹涌澎湃的洪音。他的思想在席卷欧洲的战争风暴中巍然不动。他的目标不是成功,而是忠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