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史论研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独具意义的一席。它以其他文化所少有的低限度陈述方式,建构其锲入生活、锲入历史、锲入创作实践和接受美学实践的生动效应,从而成为砥砺民族艺术精神和营造传统人文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以及现代化欲求的日益高涨,中国绘画史论逐渐溶入了新的学术思想,在情境立场和研究方法上也发生了多种方向的变异,原先作为同一种文化性状的一体化局面,被代之以依据不同文化性状而成立的多元化格局。其间既有并存和互融,也有交叉、错综和对立。这一变化使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绘画史论研究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又引发了不同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之间的隔膜、磨擦或论争。除了形式分析方法、社会学方法、比较学方法以及印象、逻辑、宏观、个案等等各有所长的操作性层面的不同取向,围绕着中国美术史论研究是否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这一问题,人们的争议更为激烈。在西方,艺术史可以像哲学、美学、历史或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对世界上的各种问题表达其独特的认识,而无须仰仗别的学科为之确立准则;但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语境中,绘画史论与绘画实践维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历史的标准与逻辑、美学的标准始终处于整合统一的状态。面对已经发生变更并将继续变更着的中国画存在方式及其理论思维,如何充实、调整我们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如何在借鉴、改造、确立相关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的同时,能少犯刈著遗簪或邯郸学步的错误,是中国美术史论工作者们日益引来关注和重视的新课题。本期《中国画研究方法论》专辑,就是基于上述背景而编就的。它集中了国内外近阶段的多种代表性观点,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展现了各自学术情境中的存在理由及其理论风貌。我们希望它能有助于中国美术史论研究事业的合理化发展,同时也希望这种探讨能继续下去,在适当的时候再来一次专题论文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