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股票期权被公司治理专家认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激励措施。这种激励机制通过让经营者分享剩余收益,协调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使二者利益趋向一致,从而激励经营者创造优秀业绩,达到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自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肯定企业可以试行经理(厂长)“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以后,许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权激励制度创新的实践。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给企业经营者、核心技术人员发放股票期权。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3·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的资料,截止到2002年9月,在其所调查的3539家样本企业中,有3.7%的企业已经采用了“期权股份”的薪酬形式。而据2002年3月20日《中国证券报》报道,截止到2001年年底,我国共有86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方式来对经营者及员工进行激励,占沪深股市全部上市公司的7.57%。股票期权等新的激励方式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企业长期以来的单一现金薪酣体系,使经营者、员工与企业的利益联系更加紧密,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委托一代理成本。可以预计,随着许多企业将激励约束制度的创新作为完善公司治理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作重点,未来几年必将有一大批企业会开始实质性启动此项工作,采用股票期权制度。但是我们也看到,股票期权这样一项事关企业发展质量的战略性制度建设,却是在一种非常特殊的宏观背景下展开的:(1)国家各有关主管部门相继出台的文件和主要领导的讲话都谈到了可以在有条件的企业中进行“经营者持股和股票期权”试点,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至今尚未出台相关政策与实施办法;(2)上市公司(特别是绩优上市公司)迫于发展需要,等不起国家出台实施办法,大胆进行制度创新;(3)地方政府为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保持地方税源的可持续增长,相继出台推进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制度建设的地方政策。目前,社会各方对已建立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公司自行其是的做法是否合理、合规有着不同的说法;而尚未建立此项制度的企业则既怕落在竞争者之后,又怕先做了会留下后遗症。因此,如何评价当前企业的股票期权激励实践,如何从政策层面规范和推进这项事关企业发展质量的战略性制度建设,创造出实施股票期权所必需的制度环境,已成为政府、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股票期权制度牵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股票期权会计是股票期权制度的核心内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和规范,影响着这一制度激励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股票期权会计制度或准则,是摆在我们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虽然受到市场不完备和制度缺陷的制约,目前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企业不太普遍也不尽规范,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各行其是,在各试点企业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股票期权会计面临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任何情况下基于规范目标的前瞻性研究永远是必要的。股票期权会计理论研究同样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为准则的制订或者政策的出台提供雄厚的理论基础,更好地起到指导和规范实际工作的目的。由于我国股票期权制度正处于起步和试行阶段,对股票期权会计尚未有明确的规定;在理论界,自1999年以来,发表了不少股票期权会计方面的论文,虽然其中不乏新见之作,但缺乏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因此,着眼于股票期权会计规范建设的需要,本书通过对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计量、披露各环节的系统研究,期望构建出股票期权会计的完整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对西方尤其是美国股票期权会计的发展脉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汲取理论精髓,把握准则发展趋势,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探索总结我国企业股票期权试点中的基本做法,为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本书以现代会计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及世界各国在股票期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的现有成果,充分吸收现代公司治理理论、激励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并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分析和案例剖析兼收并蓄的研究方法,对股票期权会计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全书主要从确认、计量、披露等环节入手,研究股票期权会计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在跟踪国际最新发展动态的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当前推行股票期权及其涉及的会计问题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在把握现状、剖析成因的基础上,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提出政策建议。本书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研究的全面性。本书不仅对股票期权的确认、计量、披露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而且对目前国际上已经颁布的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或草案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保证研究能够跟上最新的国际发展动态。2.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观点,即股票期权会计的目标,是要在会计报表中确认企业接受的员工服务,计量授予的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只不过是一种替代的方法,用来替代对企业获得的服务的公允价值的计量。3.在方法上,创立了一种确定每一会计期间企业已收到服务的价值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授予曰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与企业在等待期内期望收到的员工服务的公允价值是相等的这一假定基础上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在授予日对授予员工的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作出估计;其次,在授予曰,对等待期内预期接受员工服务的数量以及完成程度作出估计;再次,用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除以预期接受的服务数量,得到每一服务单位的公允价值;最后,各该期间接受的员工服务数量乘以每一服务单位的公允价值,计算出该期间企业接受的服务的公允价值。如果在等待期内员工终止提供服务(如员工离职),企业在计算收到的员工服务数量时,应包括终止前员工提供的服务,终止后的服务不再确认。4.对我国实行股权激励的企业以及采用的会计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股票期权会计在国内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书原本打算进行更深入的实证研究。但是由于作者能力有限,加之我国目前制度上的缺陷,上市公司在进行股票期权计划的设计时,没有规范可资遵循,局面较为混乱,一方面各公司的股票期权计划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即使这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股票期权,也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甚至不披露的情况,给实证研究带来相当的困难。这方面的缺憾,有待作者今后努力,进行专门的研究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