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财害性命》:这是一件典型的贪官奇案、一部悲剧。57岁的中唐名臣窦参,被唐德宗授予宰相要职。这位颇有声誉的大唐重臣,却任人唯亲,贪心大炽。他利用侄儿窦申,暗中招权纳贿,营建豪华“别墅”,富埒皇室。不料,京兆少尹、给事中窦申因“喜鹊”之丑闻,被德宗获知。德宗告诫窦参不要因为“喜鹊”害了大好前程,窦参却狡辩抵赖,继续我行我素,执迷不悟,愈演愈烈。终于,在窦参六十寿筵上,德宗派出的御林军将窦参及同党,一网打尽。窦参罢相贬谪郴州,竟然继续收受贿赂。德宗大怒,赐其自尽……小说中的窦参,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悲剧人物。作者用一红一黑两条线,勾勒出一个大唐官僚的一生,展示了一出“清官”变“贪官”、“直臣”变“佞臣”、“执法者”变为“枉法者”的演变史。窦参,曾经是个秉性刚直、政誉颇佳的正面人物──任京都万年尉时,窦参代人受过,被贬江南──他是侠义之士;任蒲圻县令时,窦参勤吏治,用奇才,助漕运,使穷县变富。离任时,万民相送,赠以“窦青天”──他是良吏;任京畿奉先尉时,窦参力排众议,严惩恶徒;任大理司直时,按狱江淮,面对傲慢的节度使,窦参义正辞严,维护天子圣威──他刚直不阿;婺州刺史邓珽,欲吞赃款,宰相庇佑,众臣随声附和。窦参坚持己见,秉公执法;湖南判官马彝,揭发上司贪赃,反被诬奏。窦参明察暗访,昭雪冤案──他是朝臣眼中的“愣头青”,是冤民心中的“窦青天”。然而,随着窦参官职的升迁,其贪婪、虚伪、自私的一面日益膨胀,终至不可收拾!身败名裂,遗臭千古!窦参本人也是遗恨于世,抱憾终身。他在贪泉自断右掌、自掘坟茔,令人悚目惊心。正是这一崭新叙事视角,使历史人物窦参在艺术中复活,形象丰满,栩栩如生。作者红黑双线交织勾勒,展示了一幕幕家庭变故、爱情悲剧、奇人轶事、侠客传奇……其背景乃是造成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横贯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朝代。历史有其惊人相似的一幕。窦参的悲剧,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仍有发人深省的借鉴意义。《甘露起悲歌》:唐朝,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曾成为世界华人的骄傲和自豪。至今国外许多地方仍习惯将华人称为“唐人”,把华人聚集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唐朝,也在历史上写下了“安史之乱”这残破的一页。这非同小可的一页,竟使中国封建社会从鼎盛的高峰陷入低谷;也使唐王朝大伤元气,一蹶不振。肃宗后的代、德、顺、宪、文、武、宣宗等数位有志皇帝,都欲励精图治,中兴唐室。经他们努力,虽然出现了“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的短暂复兴,也不过是腐朽的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最终未能挽救唐王朝的衰落与灭亡。具有典型意义的是,素有抱负、胸怀中兴大志的唐文宗在他登基后,曾立志革除旧弊,中兴唐室,轰轰烈烈干一番无愧先祖的大事业。虽然他在减宫女、裁冗员、减赋税、罢进献、戒奢倡俭、奖励农耕等方面做出了些功绩,但在削藩镇、遏朋党、消灭宦官势力这三大关系唐王朝命运的大事上,却收效甚微,或遭到惨败。作为一代有作为的帝王,文宗有一个致命弱点:他喜好读书,温文尔雅,性格恭俭,为人谦和,但遇事却优柔寡断,明强不足,缺乏一个大政治家所具备的驾驭时代风云的魄力和知人善任、运筹帷幄的策略。他同宰相商定的国家大事,往往经宦官一干预,第二天就变了卦;他首鼠两端,投鼠忌器,既想铲除宦官势力又惧怕、屈从宦官势力。他任用贤相宋申锡除宦,却又不信任宋申锡。结果宋申锡未能除掉宦官,反让宦官除掉了宋申锡。他密谋用“甘露事件”把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势力一网打尽,偏偏错用了心术不正、志大才疏的小人李训和郑注,致使谋事不周,密计泄露。不仅未能一网打尽宦官,反让宦官滥杀朝臣,血洗长安,予以报复,酿成唐史上一桩重大冤案。这一“失败的反击”,不仅未清除宦官势力,反而加速了宦官势力的膨胀;不仅赔了李训、舒元舆、王涯几位宰相的老命,还使文宗从此大权旁落,受制于家奴,成为连周赧王、汉献帝都不如的傀儡,整日在深宫以泪洗面……这泪,对文宗来说是悔恨,是教训。这泪,对今人来说是启迪,是古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