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国际法是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法律。17世纪以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国际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国际法在规范国家的行为和调整国际关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国际法的学习与研究,对于维护国际法的基本准则,推动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及建立和平、安全、公正和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法是教育部确定的法学高等教育14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教材严格遵循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基本要求》和本系列教材的具体写作要求,以国内同类教材为参照,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国际法的基本原理、法律规范和相关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法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国际法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习者能够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国际法知识体系。本书由导论、国家、国家领土、海洋法、空间法、国际法上的居民、国际人权法、国际组织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条约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战争法等十二章组成,每章包括提要、重点问题、正文论述、法律应用和课后复习等几个部分。提要和重点问题:提要和重点问题对本章的基本内容作了全面的概括,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本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主要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知识要点。作为各章学习的入门指导,教师应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重点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各章的要点,形成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正文论述:正文论述是对提要和重点问题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面阐述,主要包括对各章所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说明;对有关问题国内外学术界的通识及争论的介绍与评价;对国际公约有关规定的解释和对国际司法机关及仲裁庭有关判例的分析。同时,对我国现行法律就有关问题的规定亦尽可能详细地进行对比研究。在对正文部分的讲授中,首先,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准确地介绍各章的基本要点,使学生对各章的内容有完整、明晰的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在讲解有关问题时,一方面,应介绍中外学者的通说研究观点;另一方面,须说明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的不同见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论研究能力。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相关国际司法机关和仲裁庭判例的分析和运用,引导学生将国际法原理和国际条约及国际习惯法规则与国际法问题,特别是当前影响较大的国际法问题联系起来学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所学国际法知识认识与研究现实国际问题的目的。最后,应该看到,国际法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法的发展变化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涉及国际法发展的新领域和新问题作出重点说明,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法的发展动态,把握国际法的发展趋势。此外,本教材在全面、准确地介绍国际法系统知识的同时,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和理论联系实际,这就为学生的自学或预习提供了便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本教材,阅读推荐的参考书及注释中指出的著作或资料,同样可以比较好地掌握国际法的基础知识。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对各章所讲述的部分内容所出的练习题,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思考,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以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进一步激发对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的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国际法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通过分析或讨论,解答课后复习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而提高其解决国际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不过,由于课后复习中的练习题只涵盖了各章所学的部分内容,不能满足对国际法进行全面复习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视需要另行增补练习题,或指定学生使用其他习题集。本书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长期从事国际法教学、研究和实务的教师在以往国际法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在国际法领域的研究成果共同撰写完成的。希望本书能够满足法学本科国际法教学的要求,并为我国的国际法教学与研究尽绵薄之力。本书写作分工如下(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马呈元博士:第一、二、三、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一、二、三节;高建军博士:第四、五章;杨泽伟博士:第六、七、八章;李居迁博士:第九、十章,第十一章第四节。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借鉴了近年来国际法领域理论研究的成果和部分国际法专著、教科书和教学辅导资料,在此谨向各位作者和研究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由于篇幅所限,对于现代国际法的一些新分支,如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刑法等,虽然其部分内容在书中有所体现,但未能单独成章。对此缺憾,我们深表歉意,并敬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马呈元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