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感到“五四”后旧体诗词入史的必要。这不是因为有人抱怨,有人呼吁;而是因为人们的认识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了,对文化革命特殊规律的了解比以前深刻了,看清了文化变革不是即刻的“一刀两断”,而是有一个新旧并存、逐渐交替的长过程,20世纪正经历着这样的过程。尊重历史是我们的起码的史德,尽可能地逼近历史是我们分内的职责。在这方面我们做过许多努力。台湾香港文学长期被忽略,在资料欠缺的情况下,经过许多人的努力,现在已有多部各类台港的文学史问世,台港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几成了三级学科。“五四”文学革命批判了通俗小说,现代文学史长期有雅无俗。也有人为改变这种片面性付出辛勤劳动,现在已有了内容比较丰富的现代通俗文学史。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也是由现代文学研究家率先给予高度评价的。既然我们能够填补上述的空白,那么,对于现代旧体诗词成就的研究,肯定也会一步一步地做起来。1997年我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这是教育部跨世纪教改研究项目)时,就想把现代旧体诗词的发展情况写进去,为此通过各种关系寻找执笔者,也找到了中华诗词学会有关人员,均未有愿意接受者。我对此能够理解,因为工作量太大,要下大功夫才行。现在听说清华大学蓝像之教授正在编《加世纪中国诗歌史》,他请徐晋如先生撰写旧体诗词部分。祝愿蓝教授成功,让一部包含新旧体诗歌的全面的百年诗歌史早日问世。目录:旧体诗词与现代文学的啼笑因缘(代序)导言诗词的格律第一章诗歌与格律心理节奏与语言节奏格律与诗歌创作古体诗和唱、乐从歌唱到朗诵第二章关于押韵押韵的作用从古体诗到近体诗的押韵押韵的走向第三章四声与平仄四声的发现“八病说”对律化的促进催生近体诗的深层原因平仄和节奏近体诗的平仄安排二、四、六分明拗与救诗词的体性第四章绝句的创作关于体性绝句的渊源绝句的特征——“咫尺有万里之势”含蓄与警拔曲折变化和第三、四句第五章律诗的创作律诗之“律”律诗精巧的架构及其美学的内涵工对和宽对对偶句的组合颈联与颔联的安排第六章词的创作词的渊源和发展趋向词的特质:要眇宜修小令、中调、长调的审美追求第七章歌行体的创作歌行体的体制“一叙、一写、一议”法度与变化语势与转韵……感情与题材诗词的意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