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1 智能运输系统(ITS)体系框架的研究背景
1.1.1 世纪之交的交通运输和信息化社会
1.2.1 ITS的产生及其实质
1.1.2.1 智能运输系统的产生和主要内容
1.1.2.2 智能运输系统的实质
1.1.3 智能运输系统的框架结构
1.1.3.1 控制系统和智能系统的发展
1.1.3.2 智能运输系统在知识层次上的建立
1.1.3.3 智能运输系统在知识层次上的表达
1.1.3.4 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作用
1.1.4 国外ITS体系框架研究概述
1.2 中国ITS体系框架研究概述
1.2.1 中国开发和应用ITS所面临的形势
1.2.2 中国ITS体系框架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2.3 中国ITS体系框架研究的基本原则
1.2.4 中国ITS体系框架研究的主要目标
1.2.5 基本定义
1.2.6 主要组成部分
1.2.7 研究方法与步骤
1.2.8 ITS的标准化
1.3 中国ITS体系框架整体概貌(文档的组织)
1.3.1 用户主体和服务主体
1.3.2 服务领域划分和用户服务、子服务
1.3.3 逻辑框架
1.3.4 物理框架
1.3.5 交通地理信息及定位技术平台和通信系统
1.3.5.1 交通地理信息及定位技术平台
1.3.5.2 通信系统
1.3.6 其他
1.3.6.1 标准问题
1.3.6.2 评价
第二章 服务与子服务定义
2.1 名词术语定义
2.1.1 服务领域划分
2.1.2 用户主体定义
2.1.3 服务主体定义
2.1.4 终端定义
2.2 服务与子服务定义
2.2.1 交通管理和规划领域
2.2.1.1 服务定义
2.2.1.2 子服务定义
2.2.2 电子收费领域
2.2.2.1 服务定义
2.2.2.2 子服务定义
2.2.3 出行者信息领域
2.2.3.1 服务定义
2.2.3.2 子服务定义
2.2.4 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领域
2.2.4.1 服务定义
2.2.4.2 子服务定义
2.2.5 紧急事件和安全领域
2.2.5.1 服务定义
2.2.5.2 子服务定义
2.2.6 运营管理领域
2.2.6.1 服务定义
2.2.6.2 子服务定义
2.2.7 综合运输领域
2.2.7.1 服务定义
2.2.7.2 子服务定义
2.2.8 自动分路领域
2.2.8.1 服务定义
2.2.8.2 子服务定义
第三章 逻辑框架
第四章 物理框架
第五章 交通地理信息及定位技术平台
第六章 智能运输系统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
第七章 智能运输系统标准
第八章 技术经济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