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海力波先生的《列维一斯特劳斯与审美人类学》通过对当代结构主义思想家列维一斯特劳斯哲学与人类学思想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理论潜源,还对审美人类学的发展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的个案分析与田野调查基础上的实证文章是审美人类学当前急需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人类学也是后现代精神所提倡的学术范式。覃德清先生的《作为审美人类学理论潜源的后现代精神》就指出后现代不仅是理论、思维,也是当下的社会现实,审美人类学与后现代精神的结合不仅丰富了理论资源,也拓宽了研究视野,更好地体现了审美人类学对现实社会文化生活的指导功能。本辑还有“比较文化与文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等栏目,其中也不乏佳作,既有王岳川先生的《海外学者的“后学理论”与文化批评》、刘耘华先生的《孔子的诠释立场研究》、日本学者兴膳宏的《无言八句诗的成长和永明诗人》等缜密充实的学术论文,也有芬兰女学者塞尔俄玛的《山石之音在艺术中的回响》这样以灵性感悟为主的学术随想。学术之树的常青,需要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坚持,更需要不断的创新,《东方丛刊》在保持对传统学科和学术视野关注的同时,更希望有以审美人类学为主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方面的来稿,也许它们尚不够成熟,但只要具备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观点、充实的论证,相信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同。《东方丛刊》愿与有志者一道踏上曲折的学术探索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