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梁启超心语

梁启超心语

梁启超心语

定 价:¥16.00

作 者: 梁启超著;罗检秋编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丛编项: 文人妙语系列
标 签: 梁启超

ISBN: 9787805208916 出版时间: 1999-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9cm 页数: 470 字数:  

内容简介

  一百年前,中国发生了一场震古铄今的改革——戊戌变法;它本身不过是历史的瞬间,而其改革主张或多或少地在后来实现了。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本质上都是戊戌维新的继续和发展。‘事实上,20世纪的中国文化也始终不能回避戊戌,就是激进的五四“伦理革命”也可溯源于此。今天,人们仍在纪念戊戌,重识戊戌。一个世纪转瞬已逝,而历史竟如此惊人的相似,改革、社会转型、文化重建——百年前的时代主题,仍然耸立在现代中国人面前。人们不仅需要汲取前人的思想营养,甚至电不能忽视戊戌思想家的社会忧思、文化体验及人生感悟。梁启超便是这样一个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73年生于广东新会县,1929年病逝于北京。他并不漫长的一生,却留下了极不平凡的业绩。后人给他的许多头衔,如维新健将、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国学大师、学术导师等等,都反映了梁氏贡献的一个侧面。他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青年。20世纪早期,青年毛泽东崇拜梁任公,受“新民说”的启发而创立“新民学会”;胡适自称“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思想上“不能不跟他走”;郭沫若认为青年学生没有人刁;“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至于鲁迅最突出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可以说直接来源于“新民说”。至今,学术界关于梁启超的籍述迭出,方兴未艾。这自然由于他深厚的精神魅。梁启超17岁考中举人,却没有重蹈“经生”“儒家”的旧辙,而是积极寻找救世济民的新思想、新学问,从而成为维新健将,言论界之骄子。世纪初年,他大规模输入西方学理,进行文化创新,并激烈地抨击清政府的腐朽、专制,表现出赞成革命的迹象。然而,他终究没有抛开渐进改良的运思,政治上不出康有为的改良派营垒。不过,他已明确否定康氏的尊孔保教论,体现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精神,为辛亥以后拥护民主共和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清末到民国初年,梁启超被卷入了湍急的政治漩涡:由推进立宪运动,到赞成民主共和,出任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由进步党的首领、与袁世凯合作,到1915年下半年挥泪反袁,领导护国运动。直到1918年,他才最后退山政坛,专注于著述、讲学。这些年,梁启超在政界吒咤风云,屡建奇功,可谓多变善变。然而,他有不变的宗旨和目的,其所有政治主张与实践,都未离开政治现代化的轨道。诚如他所说:“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民国初年,他热衷于多党制、责任内阁,与袁世凯的合作或斗争,与国民党的竞争或联合,根本上都是尝试和维护其梦寐以求的民主政治。唯其如此,他“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即使晚年退出政界,仍然不失为一位在野的政论家。他的政治热情无不饱含炽热的爱国情怀、推进政治现代化的良苦用心。但是,梁启超注重社会的整合,而非对立。他既想推进现代化,又想避免社会震荡。因而,他主张渐进改革,强调社会的“调和”。这种主张贯穿其全部思想。说到底,梁启超不是政治家,而是思想家、学者,才情洋溢而缺少权谋,其政治贡献恰恰是思想追求的产物。他从1896年主编《时务报》,到后来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一直执清末舆论界之牛耳。他以饱带情感之笔,写流利畅达之文,“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令人惊心动魄,思想丕变。梁启超思想之广博、议论之新颖、文笔之魔力,清末启蒙思想家无人能比。戊戌之后,梁启超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进入空前广阔而深入的境界。以“新民说”为中心,他对中国的历史、国民性、社会现实提出了丰富的真知灼见。

作者简介

  罗检秋:1962年生,湖南浏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近代诸子学与文化思潮》、《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三卷)、《梁启超家族的文化史》。

图书目录

前言
1.思想信仰
信仰是神圣的,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令社会的元气
世界潮流不可拂逆,凡一切顽迷复古之思想,根本上不容存在于今日
爱国之理,与爱我同,与爱人异
国家譬犹树也,权利思想譬犹根也。其根既拔,虽复干植崔嵬,华叶蓊郁,而必归于搞亡
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伞
报馆者摧陷专制之戈矛,防卫国民之甲胄也
今日救治之策,惟有提倡独立。……不患中国不为独立之国,特患中国今无独立之民
谋人类之福利,当由群性与个性互相助长,务使群性能保持平等,务使个性能确得自由
盖法律者所以画自由之界限,裁抑强者之专横,即伸张弱者之权利,务使人人皆立于平等,不令一人屈服于他人者也
夫竞争者,文明之母也。竞争一日停,则文明之进步立止
科学精神是什么
2.政治时论
大抵专制政体,最足以锢人民之良知良能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此实不易之理,而方国所经验而得知也
政治之目的,一以谋人民之发达,一以谋国家自身之发达
在中国政界活劝,实难得兴致继续。盖客观的事实与主观的理想全不相应,凡所透劝皆如击空也
救危亡求进步之道将奈何?曰:必取数千年横暴混浊之政体,破坏而齑粉之
共和政治的土台,全在囚民。……国民运动便是共和政治唯一的生命
今中国凡百皆不足深患,而惟人心风俗之病征为足患
中国欲振兴实业,其道何由
3.国吾民
中国者,世界中濡滞不进之国也
无论何国之国民性,莫不各有其天赋之优点焉,亦莫不各有其天赋之弱点焉
国民弱点者,国民心理之病症也
吾国民爱国之心,比诸欧西、日本殊觉薄弱焉
中国以保守主义闻于天下”
中国人不知群之物为何物,群之义为何义也,故人人心目中但有一身之我,不有一群之我
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吾国公民,公共观念至薄弱
凡一国之强弱兴废,全系乎国民之智识与能力
吾中国人无进取冒险之性质,自昔已然,而今且每况愈下也
吾今欲极言新民为当务之急
4.文化历史
5.道德修身
6.读书治学
7.人生感悟
8.品评人物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