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学及人力资本理论等理论与方法,对四川丘陵地区的区情和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纵横对比,以寻求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作者对中外学者有关人力资源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归纳出人力资源理论的若干重要范畴,比较系统地分析了马克思的人力资源理论;对若干经济增长模型内含的各种增长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研究了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运用区位理论对四川丘陵地区的区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考察了四川丘陵地区人力资源状况,概括出了四川丘陵地区人力资源的若干特点,探讨了四川丘陵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重要领域,初步建立了四川丘陵地区人力资源研究的基本框架。作者对四川丘陵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主要方面作了较系统的对策研究。在对丘陵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跨区流动的协调机制,并相应地阐述了四川丘陵地区劳动力跨区流的对策。比较系统地提出并阐明企业家的生成机制、任用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且据此探讨了造就四川丘陵地区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对策措施。其分析视点贴近现实,对策措施具体明了,针对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