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一、危机还是转机
二、政治史学的原理
三、历史学的科学冲动
四、文化史学是一种研究策略
五、发现真理的两种方法
六、历史规律问题
七、文化的整体观与人为分割
第一章 中国本土文化的类型
一、中国文化在史前的抉择
1.四种社会组织力和三种文明
2.宗教热情的低落
3.在礼法德刑之间的权衡
二、手势语言与原始礼仪
1.方法问题
2.原始礼仪的起源
三、礼仪质文之变
1.手势语言的仪式化
2.风俗习惯的简化
四、礼乐文明的若干特征
1.现实主义者
2.重视教化
3.名实与义利
4.木讷的人格
5.中庸之道
6.象形文字
第二章 国家与文化
一、两个步骤、独特形式
1.多种多样的部落酋长
2.施舍聚民
3.以家代国
二、自然不平等与等级制度
1.年龄
2.血统
3.才能
三、典范政治
1.什么叫典范政治
2.强化典范政治的两个因素
3.典范政治的蜕化
四、君德与君臣关系
1.节俭
2.勤劳
3.养民
4.含垢忍辱
五、国家产生方式制约下的诸制度
1.脤膰之礼
2.委积之礼
3.饮食之礼
4.政治与血缘
5.婚姻与政治
六、国家产生方式制约下的政治观念
1.民本思想
2.隆一而治
3.暴力革命
七、夷夏之辨与以德怀远
1.无知与偏见——民族政策的一个侧面
2.博大的襟怀——民族政策的另一侧面
第三章 东周的社会变迁
一、社会控制与社会变迁
1.失范
2.僭越
3.怠慢
4.贬损
5.变故
6.因俗
7.礼文繁缛与礼文不具
8.行礼背义
9.礼坏乐崩下的知识界
二、人口、生态与社会变迁
1.人口奇缺的种种现象
2.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口局部过剩
3.回应人口压力的挑战
第四章 社会变迁中的政治和经济思想
一、从礼治主义到法治主义
1.法治思想产生的原因
2.以“术”济“法”论
3.法治运动中的反传统思潮
二、从操纵分配到组织生产
1.分配思想的由来
2.重农抑商和农商并重
3.国家职能转变以后的价值观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