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博登湖畔话科研:科技新闻作品选

博登湖畔话科研:科技新闻作品选

博登湖畔话科研:科技新闻作品选

定 价:¥15.00

作 者: 陈笕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新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12011245 出版时间: 1999-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344页 字数:  

内容简介

  对于科技新闻工作者来说,陈笕编著的《博登湖畔话科研》中作品所体现出的另一些特色,也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选题起点高,采访对象影响大,权威性强;涉及学科前沿领域多,信息量大,时代感强;事实详尽,描写生动,现场感强;语言朴实,文字严谨、准确等等。一个科技新闻工作者要有所作为,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加强实践是必要的。

作者简介

暂缺《博登湖畔话科研:科技新闻作品选》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一、专家访谈
诺贝尔奖得主和国际著名学者谈科学研究和中国科学技术
博登湖畔话科研——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马普学会固体材料所
冯克利青教授
期望中国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美国巴弗罗医学基金会执行主席霍普特曼
基础研究应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访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霍普特曼教授
附:霍普特曼教授给中国青年科学家的赠言
霍普特曼教授研究成果及巴弗罗医学基金会筒介
我为献身科学而自豪——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卡尔博士的夫人
忽视基础研究是很危险的——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利普斯特姆教授
附:利普斯特姆教授给中国青年科学家的赠言
利普斯特姆教授主要学术成就简介
发展科学也要有发展体育运动的精神——访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
附:李政道教授在北大勺园的讲话
漫谈基础研究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教授一席谈
中国科技进步很快,基础研究需要投资——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冯克利青教授
台湾和大陆的学者应该互相帮助——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昊健雄博士
科学家之间应加强国际合作——访欧洲共同体核测量研究所所长马勒教授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总方向是正确的——访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驻京办事处主任苏迈德教授
中国在新技术革命中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访美籍华人学者张雯女士
中国在环境管理方面已取得显著进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索恩韦克谈中国环境问题
中国能否生存,要看科学技术的发展——美籍华人学者昊京生教授谈中国的科技政策
同中国合作,我们注重长期效益——访“亚洲化学、生物工程博览会”总经理韦伯先生
坚持走科研、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道路——访美国先锋良种公司驻京办事处主任严盛添博士
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对科学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咨询建议
科学家要积极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咨询——化学部主任严东生就发挥学部作用答记者问
学部委员要在培养人才、多出成果和提供咨询方面做出贡献——著名科学家唐敖庆谈学部委员的三个重要作用
学术带头人要在规模研究中发挥作用——访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
提高单产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王连铮
加强农业基础研究是当务之急——访著名科学家卢良恕
孙鸿烈等60多位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认为
应对全国资源与环境施行统一立法和管理
地质专家呼吁应建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防灾体系
医学专家们呼吁发展国产医用加速器刻不容缓
“科学家谈和平”座谈会强调科学技术要服务于和平建设
地质水文专家们呼吁尽快采取对策,防止城市地面沉降
防治、控制城市地面沉降要全人类共同努力——访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副司长农开清
局部地区出现灾情并非异常龙年不吉说法毫无根据——中央气象台专家谈1988年我国春季旱涝现象
研究所应大力开展国际技术开发——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奚同庚谈出口创汇的体会
二、科星剪影
唐稚松和他的XYZ系统——记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唐稚松
敲开风景资源的大门——记建筑专家汪之力古稀之年的追求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理事长骆茹敏研究员
发展科学才能振兴中华——记“五四运动”参加者、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
我希望共同享受科学研究的快乐——记李远哲博士第六次北京之行
杰出的学会管理者——记联邦德国化学会秘书长弗里奇博士
相信依靠下属搞好科研管理——记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主任萨米欧斯博士
我研究原子能是为了和平事业——记日本原子能学会副会长垣花秀武教授
把自己交给中国十年——记美籍华人学者、企业家张雯女士
三、域外采风
图片集锦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摇篮
芝加哥街头的自动售报机
古老的英国牛津大学校园
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盛况
沐浴在夕阳下的海德堡大学及古城堡
原始的化学实验器皿
研制原子弹的最初设备
第一张《纽约时报》
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珍藏的中文报纸
随笔
林道城的科学家聚会
康斯坦兹之行
访南花絮
为祖国干杯!——记诺维萨特大学中国留学生1985年除夕聚会
它山之石
科研成果从象牙塔走向工业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转让透视
大学与企业的桥梁——瑞典林彻平大学技术转让中心
教学科研知识转移——南斯拉夫诺维萨特大学推行三位一体教育体制
实验室的技术员要能实现科学家的意图——德国塞火阳博士谈理科实验员的培养
普及生物技术教育的先锋——英国雷丁大学国家生物技术教育中心
美国力保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布什、杜卡斯基各抒己见
拾贝
美将“集体自杀”的幸存者——两头雌性巨头鲸放归大海
美科学家要求政府停止海湾战争,增加科研经费
美开发“光谱空穴”存储新技术
美科学家首次测定锿元素的性质
美国重视日本的科学技术进展
日本的科技资源不断增长
东京七月飘雪花
英国“拯救牛津运动”取得巨大成绩
英国普教为全球的平均水平
南斯拉夫大学的奖学金和助学金
四、科技广角
基金
科学基金制在我国走上成功之路——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唐敖庆
科学基金促进农业科研繁荣
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达2669项
政策
中科院继续推行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中科院择优支持白春礼研究小组
于得胜等人完成《科研机构法》立法研究报告
中科院为北京市努鲁儿虎贫困山区制定科技扶贫规划
科技政策要有连续性历史问题要具体对待——从60万元欠款说起
学子回归虑
编制饱和,人员过剩,如何回国效力
这笔财富不能丢——应该关心广大离退休科技人员
人才
中国数学可望率先赶上国际水平
妇女科技工作者成为中科院的一支生力军
一种教育知识青年的好办法
林兰英等著名科学家为首都青年登台讲科学
中科院科学家报告会在广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中科院系统科学所人少成果多
中科院物理所不拘一格选人才
北京大学重视稳定青年教师队伍
我国数学教育师资匮乏引起教育部门重视
国家教委座谈会强调理科教育也要面向社会
成果
第四次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揭晓60个项目获奖
中科院72项成果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
我国“七五”生物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中科院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
软科学成果“大庆油田开发与地面工程规划方案优选”在全国油田推广
科学家揭示了广西泥盆纪郁江期腕足动物群真实面貌
新疆发现亚洲最大的蜥脚类孔龙化石内蒙古出土成群死亡的幼年甲龙化石
我国化学数据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
中国核燃料循环和后处理技术经济安全可靠
我国用铟标记单抗诊断癌症获得成功
我国开发成功洗衣机专用改性聚丙烯工程塑料
市场
中科院大力促进生物技术成果商品化
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投产
北京联想集团创办走向世界的计算机产业
天津治理城市污水走在全国前列
中科院东方公司三年创汇1560万美元
中科院高技术产品步入国际市场——第64届广州秋季交易会东方公司展品巡礼
外向型科技产品也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和检验——1988广州秋季交易会中科院参展产品综述
以煤代油在工业锅炉上成为可能——中科院、北京印染厂“水煤浆技术研究”鉴定会侧记
五、国际长廊
科技新闻界一瞥
美国著名科学记者麦克亨尼先生谈科技新闻
美国兴起环境新闻热
英国今日的《新科学家》
《纽约时报》记者布朗先生谈美国科技新闻
《法兰克福汇报》注重科技新闻的通俗化
德国马普学会新闻处与化学会《化学周报》
科学家与科技新闻工作者的联系在国际会议上受到重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立科技新闻研究项目
国际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ISWA)
知名研究机构、研究计划
德国化学会
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
世界最大的民间科研所——美国海洋研究所
面向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信息机构——记美国库利奇环境领导中心
卢布尔雅那国际化学研究中心
欧洲的“尤里卡”计划
牛津大学新组建的物理系
牛津大学人类基因库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和馆藏
六、英文报道
(美国地质学家认为世界天然气储量要比估计的高)
(美国密苏里大学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获国家科学基金会巨额资助)
(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激光器可用于核聚变)
(美国研究人员采用新技术揭开古花瓶的面纱)
(俄罗斯科学家处境窘迫)
(美国科学家初步弄清某些昆虫与植物相互交流的机理)
(美国营养学家发现过量服用维生素可导致疾病或死亡)
(美国科学家对老年痴呆症的病因有新说)
后记 把握时代的脉搏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