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发展历史
1. 2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组成与功能
1. 2. 1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功能
1. 2. 2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组成
1. 2. 3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1. 3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频段划分及频率配置
1. 4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指标分配
1. 4. 1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技术指标
1. 4. 2 广播电视传输网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
1. 5 我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发展规划
第2章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传输信号
2. 1 多路宽带模拟广播电视信号
2. 1. 1 全电视信号与音频信号
2. 1. 2 射频电视信号
2. 1. 3 多路宽带广播电视信号
2. 1. 4 电视信号的质量评价
2. 2 数字广播电视信号
2. 2. 1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2. 2. 2 信源编码——数字压缩技术
2. 2. 3 信道编码调制
2. 2. 4 数字信号的几个参数
2. 3 县市级前端系统
2. 3. 1 电视信号的采集
2. 3. 2 信号的处理
第3章 无线电超短波传输系统
3. 1 超短波信道的特性与电波传播特性
3. 1. 1 超短波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
3. 1. 2 改善超短波信道特性的措施
3. 1. 3 超短波电波的传播特性
3. 2 电视发射台的设计
3. 2. 1 电视发射台的组成
3. 2. 2 电视发射机类型与组成
3. 2. 3 电视发射台选址
3. 2. 4 系统设计计算
3. 3 调频立体声广播系统
3. 3. l 调频广播系统组成
3. 3. 2 FM立体声广播的制式
3. 3. 3 FM广播系统的特点
3. 3. 4 FM广播发射机的特点
3. 3. 5 FM广播的主要技术标准
3. 3. 6 FM广播发射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3. 3. 7 参数的设计计算
3. 4 发射机的维护
第4章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
4. l 同轴电缆及其传输特性
4. l. 1 同轴电缆的结构
4. 1. 2 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
4. 2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的传输设备
4. 2. l 有源设备
4. 2. 2 无源设备
4. 3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4. 3. l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
4. 3. 2 电缆传输系统的波段划分
4. 3. 3 电缆传输系统性能指标
4. 3. 4 主要性能指标的分配
4. 4 同轴电缆传输干线的设计
4. 4. l 传输干线的规划
4. 4. 2 干线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4. 4. 3 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
4. 4. 4 放大器输出电平的范围确定
4. 4. 5 温度变化对干线输出电平的影响
4. 4. 6 放大器级间距离的计算
4. 4. 7 干线电平与均衡量的计算
4. 4. 8 集中供电系统设计
4. 4. 9 电缆干线的调试
4. 4. 10 电缆干线设计小结
4. 5 用户分配网络的设计
4. 5. 1 用户分配网络的构成形式
4. 5. 2 用户放大器的输出电平与斜率的确定
4. 5. 3 用户终端盒——支分配器型号的确定和电平计算
4. 6 同轴电缆双向传输系统
4. 6. l 双向传输的技术实现
4. 6. 2 双向传输系统的组成
4. 6. 3 上行线路的设计
4. 6. 4 利用双向网络构成数据通信系统
4. 7 同轴电缆数字传输系统
4. 7. l 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过渡
4. 7. 2 DVB-C数字电缆传输系统的构成
4. 8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的维护
第5章 光缆传输系统
5. l 光纤. 光缆及其传输特性
5. 1. 1 光纤
5. 1. 2 光缆
5. 1. 3 光纤的传输特性
5. 2 激光与光传输设备
5. 2. l 激光与激光器
5. 2. 2 光发射机
5. 2. 3 光放大器
5. 2. 4 光电二极管与光接收机
5. 2. 5 无源光路器件
5. 3 光传输系统的组成与技术指标
5. 3. l 模拟调幅传输系统
5. 3. 2 模拟调频光缆传输系统
5. 3. 3 数字光纤传输系统
5. 3. 4 光传输系统的技术性能
5. 4 光缆传输系统的网络结构与方案规划
5. 4. 1 广播电视传输网中几种常用的网络结构形式
5. 4. 2 传输网络的分级
5. 4. 3 方案规划
5. 4. 4 网络建设的经济性考虑
5. 5 光缆传输系统的设计
5. 5. 1 系统指标分配
5. 5. 2 光缆的配纤与接续设计
5. 5. 3 干线型系统的链路计算
5. 5. 4 分配型系统的链路计算
5. 5. 5 设备的选配与信号电平的确定
5. 6 光缆传输系统的施工. 调试与维护
5. 6. 1 施工
5. 6. 2 调试与测试
5. 6. 3 维护
第六章
6.0 微波传输系统
6. l 微波信号的传输特性
6. 1. 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6. 1. 2 空间传播的大气影响
6. 2 微波接力传输系统的构成与设计计算
6. 2. l 模拟微波接力传输系统的构成
6. 2. 2 数字微波接力传输系统的构成
6. 2. 3 数字微波接力传输线路传输质量指标与指标分配
6. 3 多频道微波分配系统(MMDS)
6. 3. l 系统构成
6. 3. 2 MMDS系统的载噪比计算
6. 4 调幅微波链路(AML)传输系统
6. 4. 1 AML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6. 4. 2 AML系统的设计
6. 5 调频微波链路(FML)传输系统
6. 5. l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6. 5. 2 使用频率
6. 5. 3 性能特点
6. 6 微波传输系统的维护
6. 6. 1 天线系统的维护
6. 6. 2 设备的维护
第7章 卫星传输系统
7. l 同步通信卫星与转发器
7. 1. l 同步通信卫星
7. l. 2 卫星转发器
7. 1. 3 卫星通信天线
7. 2 卫星电视传输系统
7. 2. 1 卫星电视传输系统的组成
7. 2. 2 卫星电视的传输体制
7. 2. 3 频段分配与频道划分
7. 2. 4 卫星电视的调制体制
7. 2. 5 预加重与去加重
7. 2. 6 能量扩散
7. 3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组成原理
7. 3. l 卫星接收站的方位角和仰角
7. 3. 2 卫星接收天线
7. 3. 3 馈源与极化
7. 3. 4 高频头
7. 3. 5 卫星接收机
7. 4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7. 4. 1 DVB-S卫星数字电视系统发射端组成原理
7. 4. 2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组成
7. 4. 3 卫星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
7. 5 卫星传输系统的设计计算
7. 5. 1 卫星传输系统输出信号的质量要求
7. 5. 2 卫星接收系统输入端信号电平的计算
7. 5. 3 接收系统输入端噪声功率的计算
7. 5. 4 接收系统优值的确定
7. 5. 5 高频头. 接收机与接收天线的选型
7. 5. 6 设计举例
7. 6 卫星接收站的建站与维护
7. 6. l 站址的选择
7. 6. 2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7. 6. 3 避雷与地线
7. 6. 4 维护
第8章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网络管理系统
8. l 网络管理系统概述
8. 2 付费电视与加密系统
8. 2. 3 概述
8. 2. 2 加密的基本方法
8. 2. 3 加密系统的测试
8. 3 电视加密系统介绍
8. 3. 1 Video Cipher系统
8. 3. 2 Zenith SSAVI系统
8. 3. 3 Telease/Save系统
8. 3. 4 OAK ORION系统
8. 3. 5 几种实用的MAC制加密系统
8. 3. 6 Video Crypt
8. 3. 7 可寻址闭锁加密系统
第9章 交互电视网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9. l 交互电视网概述
9. 1. 1 交互电视网的基本概念
9. 1. 2 ITV网的主要功能和用途
9. 1. 3 ITV网的基本组成
9. 2 ITV网的技术及问题
9. 2. l 传输技术
9. 2. 2 交换技术
9. 2. 3 接入技术
9. 2. 4 交互式HFC网的频带划分
9. 2. 5 交互式CATV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9. 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9. 3. l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定义
9. 3. 2 ISDN相关技术标准
9. 3. 3 ISDN的7层参考模型
9. 3. 4 ISDN的业务类型
9. 3. 5 ISDN用户/网络接口
9. 3. 6 ISDN的交换方式
9. 4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9. 5 SDH网
9. 5. 1 SDH的特点
9. 5. 2 SDH帧结构与多路复用结构
9. 5. 3 SDH设备
9. 5. 4 自愈环介绍
9. 5. 5 广播电视传输网中的SDH传输系统
9. 6 异步转移模式(ATM)
9. 6. 1 ATM概念
9. 6. 2 ATM网络结构
9. 6. 3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9. 6. 4 ATM交换机的组成
9. 6. 5 ATM技术
9. 6. 6 ATM宽带网情况
9. 7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发展趋势
9. 7. l 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再到数据电视的革命
9. 7. 2 从单向广播到双向传输再到B-ISDN与“三网合一”
9. 7. 3 适合我国国情的广播电视传输网发展道路
附表 有线电视频道配置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