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工业企业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 l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
1. 1.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
1. 1. 2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
1. 1. 3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功能和分类
1. 2 企业网概述
1. 2. 1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
1. 2. 2 企业网的概念与基本特性
1. 2. 3 工业企业网
1. 2. 4 企业网的研究框架
1. 3 现场总线概述
1. 3. l 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
1. 3. 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 3. 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1. 3. 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
1. 3. 5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 1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模型
2. 1. 1 网络的层次体系结构
2. 1. 2 分层的好处
2. 1. 3 分层的原则
2. 1. 4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2. 1. 5 TCP/IP体系结构模型
2. 1. 6 ATM体系结构模型
2. 1. 7 局域网结构标准
2. 2 OSI/RM的基本特性
2. 2. 1 层次结构中的基本概念
2. 2. 2 层操作要素
2. 2. 3 连接映射特性——复用与解复用. 分流与合流
2. 3 计算机网络协议标准化
第3章 工业企业网
3. 1 业企业网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3. 1. 1 需求背景
3. 1. 2 技术背景
3. 2 工业企业网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3. 3 工业企业网的发展历程
3. 4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互联
3. 4. 1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互联的基础及必要性
3. 4. 2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互联的技术特点
3. 4. 3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互联技术在控制领域的应用
3. 5 工业企业网的体系结构
3. 5. 1 工业企业网的功能体系结构
3. 5. 2 网络控制系统与工业企业网
3. 5. 3 工业企业网的一般实现结构
3. 5. 4 以现场总线与企业内部网为基础的工业企业网结构
第4章 工业企业网的实现与应用
4. 1 建立工业企业网的策略
4. 2 分布式控制网络平台
4. 2. 1 分布式控制网络技术的目标
4. 2. 2 分布式控制网络的结构
4. 2. 3 分布式控制网络平台
4. 3 管理信息系统(MIS)
4. 3. 1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
4. 3. 2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
4. 3. 3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4. 3. 4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4. 3. 5 管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价
4. 4 办公自动化系统(OA)
4. 4. 1 OA的定义与特点
4. 4. 2 办公业务的分类和典型形式
4. 4. 3 OA的支撑技术和功能
4. 4. 4 OA的系统模型
4. 5 供应链管理(SCM)
4. 5. 1 企业内部供应链
4. 5. 2 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供应链
4. 5. 3 全球网络供应链
4. 5. 4 敏捷供应链管理关键技术
4. 5. 5 动态联盟和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
4. 5. 6 建立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4. 6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4. 6. 1 CIMS的产生与发展
4. 6. 2 CIMS的概念
4. 6. 3 CIMS的构成
4. 6. 4 CIMS中的数据集成技术
4. 6. 5 CIMS的实施与经济效益
4. 6. 6 CIMS成功应用的案例
4. 7 制造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
4. 7. 1 制造资源计划
4. 7. 2 企业资源计划
4. 8 决策支持系统(DSS)
4. 8. 1 DSS的构成和结构
4. 8. 2 DSS的特点
4. 8. 3 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方法
4. 8. 4 DSS的应用举例
4. 8. 5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4. 8. 6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4. 9 客户关系管理(CRM)
4. 9. 1 CRM的基本概念
4. 9. 2 CRM的商业挑战
4. 9. 3 CRM的主要内容
4. 9. 4 CRM应用现状
4. 10 电子商务
4. 10. 1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与概念
4. 10. 2 电子商务的基本流转程式
4. 10. 3 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
第二篇工业企业网中的信息网络技术
第5章 局域网络技术
5. 1 局域网络的特点与基本组成
5. 2 局域网络协议
5. 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 3. 1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
5. 3. 2 令牌环( Token Aing)介质访问控制( IEEE 8025)
5. 3. 3 令牌总统( Token Bus)访问控制( IEEE 802. 4)
5. 4 局域网组网方法
5. 4. 1 IEEE802. 3物理层标准类型
5. 4. 2 以大网络接口适配器
5. 4. 3 同轴电缆以大网组网方法
5. 4. 4 双绞线以太网组网方法
5. 5 局域网互联技术
5. 5. 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5. 5. 2 网络互联设备分类
5. 6 高速局域网技术
5. 7 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
5. 7. 1 智能大厦与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
5. 7. 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5. 8 网络规划
第6章 高速以太网技术
6. 1 百兆比特快速以太网
6. 1. 1 快速以大网体系结构
6. 1. 2 快速以太网系统组成及其跨距
6. l. 3 自动协商与10/100Mbit/s自适应功能
6. 1. 4 快速以大网与10Base-T/FL性能比较
6. 2 吉比特以大网技术
6. 2. 1 吉比特以太网体系结构
6. 2. 2 1000 Base-X
6. 2. 3 吉比特以太网系统集成
6. 2. 4 升级到吉比特以太网
6. 3 高速以太网典型组网方案
6. 3. l 传统以大网升级方案
6. 3. 2 吉比特以太网的组网
第7章 异步传输模式(ATW)技术
7. 1 概述
7. 1. 1 ATM技术的特点
7. 1. 2 ATM的应用领域
7. 2 ATM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7. 2. 1 ATM参考模型
7. 2. 2 ATM适应层
7. 2. 3 ATM层
7. 2. 4 物理层
7. 2. 5 ATM交换
7. 3 ATM的实现
7. 4 ATM移动通信网
7. 4. l 位置管理
7. 4. 2 切换
7. 4. 3 ATM移动通信网发展的过程预测
7. 4. 4 关于ATM移动通信网的讨论
7. 5 IP协议与ATM技术的结合
7. 6 IPOA( ATM上的传统 IP)
7. 6. 1 IPOA的通信规程
7. 6. 2 IPOA的基本原理
7. 6. 3 IPOA的应用模式
7. 6. 4 IPOA的发展趋势
7. 7 ATM局域网仿真技术
7. 7. l 局域网仿真的概念
7. 7. 2 局域网仿真体系结构及Xi作原理
7. 7. 3 局域网仿真的网络连接
7. 7. 4 IPOA与LANE技术的比较
7. 7. 5 局域网仿真的局限性
7. 8 ATM上的多协议(MPOA)
7. 8. 1 MPOA系统组成元素
7. 8. 2 MPOA的工作过程
7. 9 MPLS
7. 9. 1 MPLS的基本原理
7. 9. 2 MPLS的优势
7. 10 ATM技术与多媒体通信
7. 10. l 概述
7. 10. 2 面向ATM的多媒体网络控制
7. 10. 3 ATM的多媒体应用
7. 11 ATM组网应用
7. 11. l 交换网络结构及交换容量分析
7. 11. 2 交换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7. 11. 3 ATM网络的接入技术
第8章 交换式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技术
8. 1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
8. 1. 1 交换式技术发展过程
8. 1. 2 交换式以大网的工作原理
8. 1. 3 交换式以大网技术的优点
8. 1. 4 直通式(Cut-Throuth)与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方式的比较
8. 1. 5 交换式Hub
8. 1. 6 交换式局域网的设计
8. 1. 7 交换式以大网的多媒体技术
8. 2 VLAN技术及其应用
8. 2. 1 VLAN技术概述
8. 2. 2 VLAN的划分方式
8. 2. 3 VLAN技术的优点
8. 2. 4 VLAN技术的标准
8. 2. 5 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VLAN
8. 2. 6 基于ATM网络的VLAN
8. 2. 7 VLAN技术的困惑
第9章 网络集成相关技术
9. 1 网络集成概念与框架
9. 1. 1 系统集成的含义
9. 1. 2 网络系统集成框架
9. 1. 3 工业企业网系统集成框架
9. 1. 4 交换式控制网络技术
9. 1. 5 嵌入式控制网络技术
9. 2 第三层交换技术
9. 2. 1 引言
9. 2. 2 第三层交换的概念
9. 2. 3 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发展现状
9. 2. 4 第三层交换原理
9. 2. 5 第三层交换的实现要点和不同的实现技术
9. 2. 6 第三层交换技术的未来
9. 2. 7 以第三层交换式路由器为主体的网络设计
9. 2. 8 第四层交换
9. 3 路由器技术
9. 3. 1 路由器的作用
9. 3. 2 路由器的类型及特点
9. 3. 3 路由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
9. 3. 4 路由器技术的发展
9. 3. 5 高速路由器
9. 3. 6 路由器的选择
第10章 Intranet技术
10. 1 Intranet的基本概念
10. 1. 1 什么是Intranet
10. 1. 2 Intranet的特性
10. 1. 3 Intranet的优点
10. 1. 4 Intranet的功能
10. 2 Intranet在企业中的应用
10. 2. 1 Intranet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0. 2. 2 企业应用
10. 3 Intranet与Internet的关系
10. 4 企业Intranet计算结构及其相关技术
10. 4. 1 创览器/服务器(B/S)计算模式
10. 4. 2 HTML与IMTP
10. 4. 3 企业Intranet计算结构
10. 4. 4 企业Intranet系统的安全技术
10. 5 企业Intranet的建立
10. 5. 1 企业Intranet的建立步骤
10. 5. 2 企业Intranet的设计
10. 5. 3 Intranet的实现方案
10. 5. 4 建设步骤
10. 5. 5 企业Intranet开发技术
10. 6 Intranet管理
10. 6. 1 Intranet管理内容
10. 6. 2 基于Web的Intranet管理
10. 7 Intranet的局限性与Extranet
10. 7. 1 Extranet概述
10. 7. 2 Extranet的体系结构
第三篇现场总线技术
第11章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11. 1 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发展
11. 1. 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11. 1. 2 自动控制网络技术及其变革
11. 1. 3 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发展背景
11. 1. 4 控制系统软件技术的新发展
11. 2 现场总线技术
11. 2. 1 现场总线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1. 2. 2 现场总线技术产生的意义
11. 2. 3 现场总线技术带来的控制系统变革
11. 2. 4 现场总线技术带来的新机遇
11. 3 现场总线标准化
11. 3. 1 几种有影响的现场总线
11. 3. 2 IEC6ll58现场总线国际标准
11. 4 现场总线的通信协议
11. 5 现场总线的拓扑结构
11. 6 现场总线设备体系结构
11. 6. 1 现场总线设备组成
11. 6. 2 现场总线设备类型
11. 7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11. 7. 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概念
11. 7. 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组成
11. 7. 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
11. 7. 4 FCS对DCS的挑战
11. 8 一致性与互操作性测试技术
11. 8. 1 一致性测试
11. 8. 2 互操作性测试
11. 9 基于现场总线的Intranet体系
11. 9. 1 体系结构
11. 9. 2 系统实现及主要问题
11. 10 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建立自动化控制系统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10. 1 项目是否适于使用现场总线
11. 10. 2 系统实时性要求
11. 10. 3 有无应用先例
11. 10. 4 采用什么样的系统结构配置
11. 10. 5 如何与车间自动化系统或全厂自动化系统连接
11. 11 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
11. 11. 1 现场总线的发展不会被计算机通信技术取代
11. 11. 2 国内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
11. 11. 3 现场总线应用工程的发展趋势
第12章 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
12. 1 CAN的技术特点
12. 1. 1 CSMAI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12. 1. 2 基于报文的通信
12. 1. 3 快速. 可靠的网络通信
12. 2 CAN控制器
12. 3 CAN协议结构
12. 3. 1 CAN协议层次
12. 3. 2 CAN与其他通信方案的比较
12. 4 CAN的工作原理
12. 4. 1 报文传送及其帧结构
12. 4. 2 错误类型和界定
12. 4. 3 位定时与同步
12. 4. 4 CAN总线媒体装置特性
12. 5 CAN总线的应用
12. 5. 1 CAN总线的主要应用领域
12. 5. 2 CAN总线在HS2000系统中的应用
第13章 过程现场总线Profibus
13. 1 概述
13. 2 Profibus基本特性
13. 3 Profibus协议结构
13. 4 Profibus总线存取协议
13. 5 Profibus-DP
13. 5. 1 Profibus-DP的基本功能
13. 5. 2 Profibus-DP系统配置和设备类型
13. 5. 3 Profibus-DP系统行为
13. 6 Profibus-FMS
13. 6. 1 Profibus-FMS主要功能
13. 6. 2 Profibus-FMS应用层
13. 6. 3 Profibus-FMS通信模型
13. 6. 4 通信对象与通信字典
13. 6. 5 Profibus-FMS服务
13. 6. 6 Profibus-FMS和Profibus-DP的混合操作
13. 7 Profibus-PA
13. 7. 1 Profibus-PA的特性
13. 7. 2 Profibus-PA传输协议
13. 7. 3 Profibus-PA设备行规
13. 7. 4 Profibus-PA与DP的连接
13. 8 Profibus技术的应用
13. 8. 1 Profibus控制系统组成
13. 8. 2 Profibus控制系统配置
13. 8. 3 Profibus系统配置及设备选型
13. 9 Profibus通信接口的开发
13. 9. l 概述
13. 9. 2 Profibus协议专用ASICs芯片
第14章 基金会现场总线
14. 1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主要技术
14. 2 FF现场总线模型
14. 2. 1 FF现场总线模型
14. 2. 2 协议数据的构成与层次
14. 3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物理层及其网络连接
14. 3. 1 物理层的功能
14. 3. 2 物理层的结构
14. 3. 3 物理层的信号编码
14. 3. 4 31. 25kbit/s现场总线信号
14. 3. 5 传输介质
14. 3. 6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网络拓扑结构
14. 4 通信栈
14. 4. 1 数据链路层(DLL)
14. 4. 2 现场总线访问子层(FAS)
14. 4. 3 现场总线报文规范(FMS)
14. 4. 4 报文格式
14. 4. 5 协议行为
14. 5 智能仪表功能模块
14. 5. l 功能模块
14. 5. 2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设备的定义
14. 5. 3 功能块的内部结构与功能块连接
14. 6 网络管理与系统管理
14. 6. l 网络管理
14. 6. 2 系统管理
14. 7 设备描述
14. 7. 1 设备描述
14. 7. 2 设备描述编译器
14. 7. 3 设备描述服务(DDS)
14. 8 互可操作性
14. 9 基金会现场总线系统的组态与运行
14. 9. 1 基金会现场总线系统的组态信息
14. 9. 2 系统的组态
14. 9. 3 网段与系统的启动
14. 9. 4 关于装载LAS调度表与修改组态
第15章 LonWorks技术和LON总线
15. 1 LonWorks概述
15. 1. 1 LonWorks的技术特点
15. 1. 2 LonWorks的神经元芯片
15. 1. 3 LonWorks开发工具
15. 1. 4 LonWorks的网络通信协议:LonTalk
15. 2 Lonworks在工业企业网中的应用
15. 2. 1 LonWorks现场总线企业网的总体解决方案
15. 2. 2 基于LonWorks的工业企业网的具体实现
15. 3 Lonworks技术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15. 3. 1 工程简介及系统总体设计
15. 3. 2 系统功能
15. 3. 3 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 HMI)
15. 4 用LonWorks构筑全分散智能控制网络系统
15. 4. 1 LonWorks全分散智能控制网络系统描述
15. 4. 2 LonWorks全分散智能控制网络系统应用工程示例
15. 4. 3 推荐应用领域
缩略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