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李霖灿君到云南一带旅行,最初的动机完全是艺术的。他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就以卖书筹旅费的办法,东跑西跑的跑到丽江去了。在这地方看见了纳西(原作麽些,下同)文字宛如画图,他就不自觉地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完全是他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以前的事。博物院听说他在丽江工作的成绩,就托他担任搜集丽江一带民俗材料的任务,并指定特别注意纳西经典。他在丽江一带游历前后将近4年,共采集了纳西经典1231册,中间除了三册是用标音字写的外,其余的都是象形文字。在这期间,他学会了说纳西话,读纳西文字,编辑了一部象形文字字典。当他最初将所编字典的稿本,寄到李庄时,我们送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请李方桂先生审查。李先生看后说,编制得还好,但所用音符,应该照国际音标;原用符号的音值,是否准确,就不能断定了。32年(1943年)的秋天,李君由丽江回李庄,同行和才君原是一位“地道”的纳西读书人,本来预备学习东巴的,在丽江一带,他已经帮了李君好几年的忙。因此,我们商得了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同意,就请张琨先生与和才君将字典中各字的音,都校订了一遍,由和才君发音,张琨先生听音,标注音符。张先生是方桂先生训练出来的一位极有前途的青年语言学家,现任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所以这部字典单就发音与注音方面讲,可以说没有什么问题,已值得印出来供研究民族学及语言学家参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