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内容是再进《资本论》的关注与思考,下篇是重温初进《资本论》的原解。上、下两篇内容存在明显的差别,它反映了我在两个不同时期,即初进和再进《资本论》的不同感受与体验。下篇的四章是在1986年写的,其中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三章内容,是当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马家驹老师一起合作为山东人民出版社所写《(资本论)的学习与研究(2)》一书的书稿中分配给我应完成的部分,后来因某些原因该书未能按计划出版,这部分书稿一直压在我手上并长期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今天把它收入《再进》,主要目的在于让大家能在对比中看出不同时代对《资本论》理解的迥然不同的风格。下篇内容如实记载着那个时代的历史痕迹,不能说那个时代对《资本论》的理解都是不对的,这部分对《资本论》第2卷的诠释与理解即使在今天看来,其专业技术方面的内容也是正确的。它与上篇内容相比的主要差距在于那时人们的理论视野还不够开阔,方法也比较死板,还未能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但它是一个珍贵的历史资料。在上、下两篇的对比中,我们更应该在历史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挑战中去大胆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论》而言,初进是必要的,再进是可贵的。初进是基础,再进是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