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读诗到喜欢写诗,再到不时迷于抄诗和改诗,在我说来经历了一个不短的过程。第一首七绝是1948年秋写的,大量诗作则后写成。整理旧作,在我是一件“苦差事”。有些篇章原来写得比较成熟,当然费功夫要小些,但这毕竟是少数。多数随记、追记下来的东西,或是草率成篇,或是断章零句。想把它们弄成像个样子并加以必要的说明,常常一天只成两三首甚至半天还未弄成一首。去秋,我在为诗集定名《战迹游踪》之后,曾经写过一首七律“战迹游踪千首诗/白头无愧少年时/旅程初发珠江愤/万里征途国运熙/踏遍九州霞客早/留痕八桂步苏迟/感时论事情皆注/咏物抒怀志不迷”,就是打算以时问为经,以空间为纬,但又基本上以地域分章节,编为旅程初发、万里征途、踏遍九州、留痕八桂、杂诗选载等5编。“旅程初发”主要是有关广东的诗,“留痕八桂”当然主要是写广西,各有诗百余首。为了充分歌颂人民战争与祖国河山,全集重点放在第二、第三编上,各有诗300余首。第二编“万里征途”从时间上说是包含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三次战争的过程,从地区说主要是三北:华北、西北和东北(抗美援朝的大后方)。第三编“踏遍九州”,主要内容是到各地参加会议、访问、旅行、观光的记录,从地区上说主要包括华东、中南与西南。以三次战争来贯串北国辽阔的疆场,用三座山、三条江、三种地形来概括南疆秀丽的土地,当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大体上还切合实际。第五编“杂诗”是从500余首中选出百首,含感时、论事、咏物、喻世、影评、悼念等六章,多为“文革”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