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小传伽利略,全名伽利略·伽利莱。意大利近代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1581年遵从父命进比萨大学学医,但疏于医学课而热衷于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静力学。1583年由比萨教堂吊灯摆动发现摆的定律。1585年因家贫退学,仍奋力自学,翌年发明浮力天平。1588年受聘于比萨大学讲授几何学和天文学。1592年转到帕多瓦大学任教,在此时期系统研究了落体运动、抛射体运动和惯性原理,研制了比例规、温度计等。1597年开始接受哥白尼日心说。(日心说: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这个学说推翻了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后来科学实践证明: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1609年自制望远镜,用来观测天空,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颗卫星,银河是无数发光体的总汇,土星有多变的椭圆外形,金星有盈亏变化,以及太阳黑子等,开辟了天文学的新天地,为哥白尼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神权的思想支柱——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1610年夏赴托斯卡纳公国任宫廷首席数学和哲学教授,1611年被当时意大利最高学府——林赛学院接纳为院士。因宣传日心说1615年遭到宗教极端分子攻击,1616年罗马教廷颁布禁令,禁止他保持、传授和捍卫日心说。1624年他6次谒见故友新任教皇乌尔班八世,得到同时介绍地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行,这一学说最初为亚里士多德所提出。在“日心说”创立之前,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并长期为教会所利用,以维护其反动统治。)和日心说的许可。1630年完成《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为哥白尼学说辩护。1633年初抱病赴罗马受审,同年6月22日被判处终身监禁。判决随后改为在家软禁,当年12月返回阿塞特故居。带病创作最后的著作《两门新科学》,1636年完稿。1637年双目失明,仍坚持和朋友、学生讨论科学问题,直至1642年1月8日病逝。享年78岁。在伽利略之前,物理学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尚未取得独立地位。他最早提出惯性原理和力与加速度的新概念,为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他首先倡导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实验科学之先河,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